中國虎網 2016/5/19 0:00:00 來源:
未知
在開始與“嫉病如仇”的西醫爭搶陣地時,中醫就已經終結,其后的各種“中醫藥現代化”乃至諾貝爾獎殊榮,不過是我們在英雄轟然倒地后的揚塵中,勉強拾遺……
吳天明導演的最后一部電影《百鳥朝鳳》,上映之初的排期很不好,制片人方勵不惜跪求院線經理,讓吳導的作品見天日。方勵的這一跪讓人動容,票房因此升高,那幾天的朋友圈里,也多是專程去支持吳導演的人。
但日前的一篇文章說:如果吳天明活著,以他的性格,絕不會讓方勵為自己的電影下跪!證據之一是,吳天明在天通苑的普通兩居室里,只有簡單的家具和《百鳥朝鳳》的素材,培養了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的中國“電影教父”,除了電影,過的是每天下樓買一次炒餅的日子……
這樣執拗的姿態無疑會顯露在他的電影里,如果沒有方勵的跪求,想必少有人買賬,力挺吳導的朋友看電影回來說,吳天明扛著一個壓下來的時代,為他的《百鳥朝鳳》撐出的那一片天地,越來越小了。
這多像中醫!它和高亢的嗩吶聲一樣,是注定在這個時代消亡的,只不過這個消亡于我們是憾事,但無論于《百鳥朝鳳》還是于中醫,卻是最好的成全。
我經常被人問道: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把吸進去的霧霾粘出來?有沒有什么藥物,可以將大快朵頤后的惡果抵消?這種“后悔藥”是可以在西醫里找到,比如洗肺,比如吸脂,但這絕不是中醫的套路,如果將這些治法或者藥物讓中醫來歸類的話,必屬“下品”無疑。
中醫將所有以生命為治療代價的藥物,統以“下品”概之,之所以如此不屑,是因為無論是“下品”本身,還是“下品”針對的問題,都是與生命對立的,而 中醫提倡的,一定是對生命的順從和成全;中醫擅長的,一定是疾病入侵生命之前,所謂“治未病”絕非簡單的預防,而是通過生活方式對生命的最善意改良。
中醫在當下的生存日益艱難,人們將其歸結為中藥種植的不地道,學中醫人不讀經典,中醫藥必須服從西醫標準等,其實,遠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失去了把生命托付給中醫的本錢,而這些,早就被列在歷代中醫對弟子的叮囑之中了,這就是所謂的“六不治”:
“驕恣不論于理,重財輕身,信巫不信醫,衣食不能適,臟氣不定、形贏不能服藥者,不治”。后三條的病入膏肓者屬醫術之無奈,其余三條,不也正是吳天明電影的觸礁之地嗎?
一直想寫一篇“中醫會消亡”的文章,也一直擔心這樣的標題容易讓人誤解為“唱衰”國粹。其實,不用我唱,這個“衰”也是必然的,甚至是必須的,就因為是“粹”,“衰”才是它為了自潔而采取的自絕方式。
多年前,余秋雨在一篇研究元雜劇的文章中說,在中國戲劇史上,“元雜劇即使衰落但仍像一個英雄,在完成了生命過程后便轟然倒下,拒絕有人以‘振興’的說法來做人工呼吸、打強心針……”
中醫何嘗不如此!它和吳天明一樣,只不過沒有機會拒絕方勵為他下跪,對它強心施救了,在開始與“嫉病如仇”的西醫爭搶陣地時,中醫就已經終結,其后的各種“中醫藥現代化”乃至諾貝爾獎殊榮,不過是我們在英雄轟然倒地后的揚塵中,勉強拾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