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衛生支出比重降到30%以下
《公報》指出,根據全國衛生總費用初步核算,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比重由2014年的68.01%上升到2015年的70.03%,個人衛生支出 比重由2014年的31.99%下降到2015年的29.97%,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降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30%以下。
《公報》顯示,2015年我國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52.6%,比2014年提高4.1個百分點;民營醫院床位數占醫院床位總數的19.4%, 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非公立醫療機構診療量占到全國門診總量的22.3%,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陳育德說,目前,我國大部分新增民營醫 院的規模較小,未來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社會辦醫政策,推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平發展。
門診住院量增速趨緩
根據《公報》,全國門診總量2015年增長1.3%,居民平均就診5.6次,與2014年持平;全國住院總量2015年增長3.0%,年住院率 由2014年的15.0%增加到2015年的15.3%。居民醫療服務利用增速2015年明顯放緩,門診總量比2014年增長1.3%,低于前4年 6.8%的年均增幅;住院總量比2014年增長3.0%,低于前4年9.6%的年均增幅。
《公報》同時顯示,患者醫藥費用漲幅低于前4年的平均水平,與2014年基本持平。2015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6.3%,低于前4年 7.2%的年均漲幅,比2014年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上漲5.6%,低于前4年年均漲幅(6.0%)。患者醫藥費的漲幅2015年低于城鄉 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城鎮居民8.2%,農村居民8.9%)。
陳育德認為,人口快速城鎮化、老齡化,疾病譜的變化,居民醫療需求提高,醫藥科技的發展,物價上漲,醫保報銷范圍及比例的變化等,都會對患者費用的增長產生影響,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是醫改的重點和難點。
患者仍向高級別醫院集中
《公報》顯示,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2015年達77.0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0億人次,增長1.3%。2015年,總診療人次中,基 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43.4億人次,占56.4%,比2014年減少1.0個百分點,但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診療量占23%,比 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醫院門診量達30.8億人次,占40.0%,比2014年增加0.9個百分點,其中三級醫院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 19.5%,比2014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陳育德稱,醫院門診量增速快于基層門診量,說明患者依然向高級別醫院集中。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落實基層首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引導城鄉居民首選到基層就醫,理性有序地利用醫療資源,并降低醫療費用支出。(首席記者閆龑)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