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1 0:00:00 來源:
未知
據報載,“天貓醫藥館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和河北藥監局的政策要求,即將停止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業務。”面對問詢阿里如是回應。7月29日,陸 續有B2C藥店發文稱天貓醫藥館向平臺上的商家發布了《2016年8月1日停止95095藥品在線交易功能》的通知,表示將于8月1日起停止藥品在線交易 功能。
其實,全面叫停藥品網售的傳言6月1日就已出現。當時有媒體向食藥監總局求證時得到的說法是,總局沒有發叫停通知,這是各省局的行為。然 而,《中國醫藥報》報道披露,食藥監總局分別通知河北、上海、廣東的食藥監部門,“要求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互聯網+”今天仍熱得發燙,有關方面叫停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這多少讓人不太理解。2013年批準此項試點時,多方看好。2014年發布 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稱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更被視為藥品網售的重大利好,然而兩年后的今天卻采取了讓人意外的動作。
不過,叫停也有叫停的理由。一者,資料顯示第三方網售藥品試點工作期為一年,到期可申請續期一年,據說相關企業試點資質到期;二者,試點過 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這一點尤為關鍵。
若叫停此項試點是為消費者利益考慮,無疑會得到消費者支持。但從發展趨勢來看,似乎不宜把藥品網售“一棍子打死”,因為藥品網售具有傳統醫 院、藥店不具備的優勢,比如沒有租金等成本,藥價更便宜;不受時空限制,購買更方便。在互聯網時代,藥品網售、網購應該說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很顯然,試點中暴露的問題主要是監管問題,理應通過完善監管來解決。比如說,主體責任不清晰的,應該盡快明確主體責任;如果是藥品采購、物 流、配送環節的問題,應該“對癥下藥”進行治理。我們要意識到,任何有積極意義、順應趨勢的試點,都不應該輕易叫停,而是應該著眼于完善。
如果試點不成功就叫停,坦率地說,未免有逃避監管責任的嫌疑,也不利于“互聯網+藥品”的探索。雖說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關乎消費者生命健 康,必須謹慎再謹慎,尤其是處方藥不能有半點差池,但是,即使對待特殊商品,也應該通過改革模式、完善制度、強化監管來保障其合法性、安全性。
從國外情況看,藥品網售已存在多年,政府、行業組織各司其職,形成了完善的監管體系。有資料顯示,美國各州藥房理事會負責網上藥店及其藥師 準入和日常事務管理,美國藥房委員會負責網上藥店認證,政府部門則依職能劃分進行監管。在英國,也是行業組織和政府機構分工明確、共同管理。
我們應該借鑒他國成熟的監管經驗來確保網售藥品安全,讓“互聯網+藥品”順應趨勢、惠及更多人。不難發現,國外的行業組織在藥品網售中發揮 著重要作用,而我們卻似乎把這一行業組織忘在腦后。當然,有關方面此次叫停第三方網售藥品試點也不意味著徹底“打死”,或許在重新設計藥品網售模式。
各國國情不同,若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恐怕亦不太現實。為此,筆者建議,非處方藥完全可以網上銷售,但要根據電子商務的特點把好各個關口;而處方藥網售,則可以采取B2C模式——即線上預訂、藥店取藥,這在現階段應該比較現實。
總之,雖然此次叫停藥品網售,但這一趨勢不會改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