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4 0:00:00 來源:
未知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7月16日,計劃投資50億元的通化東寶集團生物醫藥產業園破土動工,為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綠色轉型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通化醫藥高新區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破除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新驅動的活力和動力,突出 在“高”“新”上做文章,醫藥主導產業加速壯大,工業經濟實現提質增效,競進全市發展的“龍頭”。上半年,通化醫藥高新區實現GDP144.1億元,同比 增長39.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99.8億元,同比增長19.0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億元,同比增長17.6%。各項主要指標增 速均排名全市第一。
數據是枯燥的。可是,一踏上這片創業熱土,就能感受到一股剛毅自強、生生不息、創新進取的精氣神,正引領著通化醫藥高新區揚帆遠航。高端項目,高新產業增強發展后勁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攻堅之年。3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通化市建設向南開放窗口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建設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列入重點任務,高新區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發展是第一要務。省里對通化醫藥高新區的定位和關愛,讓高新區在融入‘一帶一路’和綠色轉型發展中,有了底氣和決心。市委、市政府營造的創新發展的環境 和人人想事干事的氛圍,為我們做好工作創造了條件。”通化市政協主席兼通化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紀凱平告訴記者。
走“高端制造”之路,引進大項目、高端項目,以項目建設推動區域發展。通化醫藥高新區構建以醫藥健康產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產業為兩翼,以 醫藥健康、高新技術、現代物流和食品加工四個產業園為四輪,實現“一體為主、兩翼齊飛、四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和產業定位。
內盯本土,外瞄高強。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通化醫藥高新區圍繞規劃布局,以商招商、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惠招商,對外瞄準世界500強、中國100強、大 型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招商引資;對內引導本土大型藥企入駐、推進現有企業擴能改造,加快項目建設步伐。上半年,通化醫藥高新區 相繼簽訂15個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168億元,其中醫藥類項目6個,投資總額98億元,占項目投資總額的67%。
聚勢強發力,大項目競相落地。走進通化醫藥高新區,只見塔吊林立、樁機轟鳴,盡顯熱火朝天的建設氛圍。
在總投資30億元的修正醫藥科技產業園項目工地上,十多臺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占地420畝的園區土地平整已經完成,6棟廠房拔地而起。項目負責人白鴻東 說,園區一分為二,醫藥園區將整合資源,“喚醒”沉睡的藥品批準文號,形成不同藥企、不同藥品濟濟一堂的盛況;食品工業園從長白山食品到藥食同源保健品 “一網打盡”,一個年產值千億元的“巨無霸”園區呼之欲出,勢與通化打造大健康產業同頻共振。
向高新科技要動力,向高附加值產業要效益,帶來的必將是品牌崛起、產業升級、集聚輻射效應不斷凸顯。投資50億元的東寶生物醫藥產業園,以蛋白質生物藥的 研發和生產為主體,同時進行基因修復等化學藥物和天然藥物的研究開發,輔以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盒的開發,產品涵蓋糖尿病、癌癥、心血管疾病等重大領域,所 有產品均在本產業園實現最終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20億元的紫鑫笙愉園人參產業園、12億元的紫鑫金桂園科技孵化器……一大批科技和技術含量高、輻射力大、經濟效益明顯、帶動力強的大項目相繼開工,展現出通化醫藥高新區大項目、重點項目建設風生水起。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2016年,通化醫藥高新區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9項。今年上半年,該區開復工項目17項,完成全口徑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同比增長17.4%。
“今年,高新區項目建設成效堪稱高新區歷史上數量最多、質量最好、規模最大、強度最高的一年。”通化醫藥高新管委會副主任管士成說。思路決定出路,“高端制造”在通化醫藥高新區正掀起熱浪。
創新思路,深謀遠慮打造發展藍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化醫藥高新區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在招商引資、行政管理、土地經營、項目建設等方面,以觀念創新、思路創新推進發展創新,成為經濟新增長極和城市發展新平臺。
進廠房、看企業、談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茁壯成長,充滿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通化醫藥高新區全力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 新興產業。充分利用科技部給予“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的火炬計劃、創新基金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等政策資源,主動融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等先進的產業發展理念,圍繞“醫”和“藥”,突出專業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樹立高新區“科技前沿、創業沃土”的品牌形象。引進培育高端人才,充分 發揮院士工作站的輻射效應,扎實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今年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企業5家,新增高新技術產品5個以上。新建立企業工程研究開發 中心1家,新組織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組織申報和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20項以上。
搭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推動創業孵化體系建設,成為通化醫藥高新區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依托孵化器培育,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高校合作,攻克了林蛙殼提取抗菌肽技術,以往被當成廢物扔掉的林蛙殼,被研制生產出30多個系列產品。從 孵化器畢業后,該公司總投資2億元的康元長白山林蛙產業園項目建設風頭正勁,通過林蛙深加工的產業化,園內10多戶企業年實現產值將達500億元。
今年3月,通化醫藥高新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第二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早在2014年他們就被列為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成為全國高新區期盼的“雙試點”高新區。
政府搭舞臺,企業唱大戲。通化醫藥高新區科技創新注重打造平臺建設,成立了吉林省首家依托高新區建立的院士工作站,設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基金,組建了生物 技術中試轉化中心,申請并得到國家批復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三五”期間,還謀劃了國際醫藥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中心、醫藥信息技術與資料服務中心等10 個科技創新重點建設項目。這些平臺對未來企業的孵化、中試、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優化環境,打造特色激發經濟活力
環境是第一支撐。通化醫藥高新區全局一盤棋,上下一股勁,在服務上立壯志,不斷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
今年,通化市向通化醫藥高新區授權、委托權限2211項,為高新區打造行政審批項目最少、服務質量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環境,結合項目審 批“全程代辦”服務,高新區最大限度做到了辦事不出區,充分減輕企業負擔,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落實“五個一”項目工作機制,即“一個重點 項目、一名包保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小組,一抓到底”,加大對項目建設落地投產跟蹤服務,加快項目落地投產,解決企業“成長的煩惱”。
以超常規的全新速度向前推進,“十三五”開局不到半年,通化醫藥高新區多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尤其項目建設從動議到完成前期工作再到正式動工,走完必要程序的時間不斷提速。
吉林萬通集團盛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翟奎林告訴記者,為了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高新區領導抽調精兵強將,實行包保服務,以“事不過夜”的精神,加班加點為企業服務。
大突破之年,通化醫藥高新區以區域嶄新形象打造新名片,投資2540萬元進行園區供水、供熱、亮化、綠化、排水和規劃展示廳維修工程建設,提升園區承載項目能力。
產業是高新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在這里茁壯成長。通化醫藥高新區 充分利用國家級高新區的政策集成優勢,爭取國家和省醫藥產業項目優先在高新區實施,積極扶持和推動醫藥企業的集團化進程,更好地發揮大企業集團對產業發展 的帶動作用,高新區產業集群也正呈現出加速成形的圖景。
強化醫藥業與其他健康產業聯動,實現醫藥、物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投資5億元的醫藥電子商務平臺、投 資4億元的康美中藥材大宗現貨交易平臺、投資1億元的廣東淘店創新創業產業園……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的建設,將打造全產業鏈套,為區域內落戶工業企業提供 必要服務和便利條件。
搶抓全市向南開放窗口建設的機遇,通化醫藥高新區還規劃建設保稅出口加工區、物流港、金融中心等現代化園區,與周邊縣區合作,探索建立“飛地經濟”產業園,重點加快與東南沿海發達區域的產業對接,突破空間掣肘,吸納當地的優勢資源有序進入高新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全力打造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區、高端醫藥產業的集聚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排頭兵,努力成為全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