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9/18 0:00:00 來源:
未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近期發布公告表示,在對2012—2014年間已上市藥品進行梳理時發現,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鈉、左氧氟沙星等282種藥品過度重復,即已獲批準文號企業數多于20家且在銷批準文號企業數超過20家。
在過度重復的已上市藥品中,葡萄糖、維生素C、氧氟沙星、羅紅霉素、布洛芬、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見藥全都上榜,意味著其市場已趨飽和。
過度重復藥對生活有什么影響?
每個藥品一般有兩個標準名稱,一是國家藥典委員會規定的通用名,另一個是它的化學名。如阿司匹林為通用名,乙酰水楊酸為其化學名。另外不同廠家、不同劑型 的產品有很多商品名,因此造成了同一藥品會有不同名稱的現象。最常見的是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老品種,這種一藥多名現象在復方制劑中更為常見。
作為普通人,大多對化學名、通用名看不懂、記不住,更多的是認同商品名,以為不同的商品名就是不同的藥品。于是人們在生病時,有可能同時服用不同品牌的藥品,無形中使同一藥物的劑量增加了許多倍,容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究其原因,常見藥不需要市場培育,研發投入少,“山寨”較為容易。為此,藥企寧可在大蛋糕里參與激烈市場競爭,也不愿專攻冷僻市場。
冰火兩重天:還有上百種“廉價藥品”一藥難求!
就在很多藥企大量生產“重復藥”的同時,有記者調查發現:魚精蛋白、優甲樂、紫杉醇脂質體、放線菌素D、復方磺胺甲異噁唑、甲硫咪唑等不為普通大眾熟知的藥品,是手術、癌癥、神經系統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無可替代的藥物,卻正在國內上演全面藥荒。
一項對全國12城市40余家三甲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有500多種,短缺的已高達342種。
總結一下,廉價藥“被”消失的原因主要有:
① 生產企業披露:利潤少,用量少,廠家的生產動力顯然不足;
② 業內醫藥代表指出:當廉價藥與高價藥搭配,奪標取得市場之后,因廉價藥利潤較低,投標人就會減少廉價藥的數量規模,大力推高價藥,以獲取利益;
③ 記者調查發現:除原料市場價格走高、原有的醫保招投標和政策限價制度影響之外,醫院、醫生、醫藥中間商、藥廠等多個環節的各自利益訴求也是形成廉價藥出現消失危機的因素。
④ 醫生群體透露:價格略高、藥效明顯的藥品,漸漸成為醫生的新寵。選擇這樣的藥品,不僅意味著提成增加,還能讓患者在短期內見到療效。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過度重復藥品提示信息的公告,既可以引導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先研發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和臨床急需仿制藥,同時也可以提高藥品審評審批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引導社會投資和醫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