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9/21 0:00:00 來源:
未知
新華網武漢9月21日電(李楠)食品和藥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近年來,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和藥品安全監管方面加強監督,保障了一方食品藥品安全。那么,他們的工作有哪些獨特的亮點?
“二維碼”追溯系統提升企業市場占有率

在湖北省中百集團武漢生鮮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的食品生產車間,“二維碼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掃出農產品生產信息。(新華網 李楠 攝)
捍衛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公治,建立政府監管、生產經營企業、社會組織、消費者共同參與治理的社會公治模式。武漢市食藥監局通過積極探索,引入“互聯 網+”模式,打造“二維碼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面向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實現了各方參與、共同治理。該系統可以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 責任可追究”的質量追溯,覆蓋了農產品生產、配送和零售賣場等環節。
目前,武漢市內、郊區的52家門店的蔬菜、熟食、豆制品、面點類生鮮商品已完成生鮮食品“二維碼”追溯系統建設。
在湖北省中百集團武漢生鮮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消費者通過手機、或者到超市的二維碼溯源機上‘掃一掃’,就能知道購買產品的基本信息,包括食品、生產者的基本信息、食品質量檢測信息以及原材料供貨商等信息。”
據了解,該公司從2012年8月開始試點實施“二維碼”追溯系統,截至目前,已經在蔬菜、熟食、豆制品、面點及三成干活等多個品類得以推廣應用。
資料顯示,武漢市“互聯網+”食品追溯系統已經同商務部建設的肉類流通追溯體系實現數據交互對接和系統升級,掃描二維碼可以識讀商務部肉菜流通追溯食品信息,實現了二者的互聯互通。
武漢市食藥監局巡視員石進表示,武漢市既是食品生產、流通大市,又是食品消費大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武漢經濟總量進入“萬億俱樂部”,食品產 業規模也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食品溯源平臺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既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實現了健康安全消費,又可以使得企業的產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聯動連管 齊抓“小餐飲”
武漢人歷來有街邊過早、宵夜的習慣,“小吃”是武漢的一大特色,不管是高樓林立的黃金商業圈,還是街頭巷尾的寧靜小區,小餐飲隨處可見,給廣大消費者 生活提供了極大方便。但同國內大中型城市一樣,由于基礎設置差、出店占道、油煙擾民等問題,小餐飲成為城市綜合管理的一大頑疾。
武漢市硚口區崇信路區域周邊緊鄰十一中、六十二中、崇仁路小學、體育館小學,這里的小餐飲服務區卻呈現出“店鋪整齊、規范統一、隱患多規范”的良好經營環境。
該區餐飲科科長高結華介紹說,該區域為60年代的老式居民區,原址上是座農貿市場,農貿市場遷走后,商戶自發經營,原多經營書報、百貨。隨著就餐需求的擴大,逐漸形成以餐飲為主的商業街。由于門店商販為搶生意擠占在路中間搶生意,經營秩序混亂,周邊居民投訴舉報不斷。
2014年、2015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兩次將規范設立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等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為規范小餐飲的改造,武漢市食安辦制定 《武漢市小餐飲便民服務區食品安全指導意見》,以各區政府為建設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的責任主體,實施“以獎代罰”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立小餐飲便 民服務區,實現小餐飲集中區域經營、統一標準管理。
經過幾年的綜合整治,現在的崇信路小餐飲服務區舊貌變新貌,快餐、燒烤、小吃、飲品等門店干凈整潔,有序經營。
湖北省食藥監局副局長鄧子川表示,武漢市在學校周邊、集貿市場周邊、老舊社區、城鄉結合部四部位規范設立小餐飲便民服務區70家,超額完成十件實事承 諾50家的任務。以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為依托,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培植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餐飲服務單位,由點到面,形成點 線面相結合的示范群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穩步提升。
打造有溫暖有溫度的科普公眾微信號
食品藥品安全時刻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而每個人都身處海量的資訊漩渦之中,微信朋友圈里關于食品藥品的文章很多,特別是關于食品方面的謠言。武漢市食 藥監局將科普宣傳作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來抓,在堅持將科普宣傳常態化的同時,強化品牌,通過塑造科普宣傳品牌,積極推動了武漢市食品藥品安全科 普宣傳工作。
作為一個科普方,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拘泥于形式,嘗試利用任何新的媒體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宣傳。于是,一個面向公眾靠譜的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微信公眾號誕生了。
2012年,武漢食藥監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康康姐”誕生,開專欄,畫漫畫,拍廣告,開微博,“康康姐”一直活躍在食藥安全的科普宣傳中。通過這個公眾號形象,用更有溫度更有態度的方式,解決了向普通市民宣傳科普的難題。
武漢市食藥監局新聞宣傳處潘露說,品牌的強化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打“持久戰”。從2011年起,武漢市即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宣傳品牌,幾年下來,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已經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
潘露表示,做有溫度的微信是為了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但做為一個政務微信,雖然在標題上可以去“政務化”,要真正搶占科普宣傳的高地,“公信力”才是“康康姐”堅守的根本。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激發食品醫藥市場活力

在湖北省醫療器械質量技術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員介紹中心情況。(新華網 李楠 攝)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和“十三五”規劃部署的重要改革。近年來,湖北省食藥監局連續7次下放60項行政審批事項,還單獨向武漢、宜昌、襄陽下放21項行政審批事項,是我國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下放審批項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2015年,湖北省食藥監局分兩批取消并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1項,精簡行政審批申報資料23%,受理審核各類服務事項5848件,辦結率達 98.8%。鄧小川表示:“在權力下放過程中,注重下放一些醫療器械經營許可、食品生產許可、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審查、執業藥師注冊等‘含金量’較高 的行政審批項目。”
簡政放權激發了市場和企業活力。據統計,2015年,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管行政審批服務群眾滿意度2015年達到82.77%,比上年提升了8.6個百分點。
科學化監管也為醫藥產業掃清發展障礙,為企業“松綁”。國家食藥監總局湖北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軒轅凱介紹,截至目前,檢驗中心已經制定了50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他認為,產品標準的制訂與修訂必須緊跟科研和產品、技術發展,否則就會制約市場發展。
為了讓公眾更好地監督食品藥品監管工作,2015年,湖北省食藥監局按照“權責法定、程序正當、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則,建立了權力清單、程序清 單、監管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共五張清單,將具體承擔監管職責的內設處室向社會公開,監管程序、方式、步驟和時限公之于眾,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讓權力 在陽光下運行。
受益于層層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湖北省近年來新增具有一定規模的醫藥企業近230家。2015年,湖北省規模以上醫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66億 元,同比增10.3%;全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近8000億元,同比增10.93%,高出全國食品工業增速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