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0/10 0:00:00 來源:
未知
本報訊 (通訊員
吳儒美 黃 嵐)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日前出臺《全力推進中醫藥民族醫藥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以“六大工程”推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
一是推進中醫藥民族醫藥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17 年立項建設州苗醫醫院;從改擴建州級中醫醫院入手,加快轄區凱里市、三穗縣、臺江縣、鎮遠縣等9所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同時在黔東片區的三穗縣中醫院和人口 達到40萬以上的縣市按照三級中醫院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在專科醫院設立中醫民族醫診療服務區的同時,全面推動社區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國 醫堂、苗醫館、侗醫館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全力打造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計生室中醫診療室,全面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二是強化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引進工程。在 轄區學院、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州中醫醫院、州民族醫藥研究院建立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州級培訓基地;在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大專以上層次苗侗醫藥專業,探索 民族醫藥特色教學模式,落實鄉(鎮)衛生院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計劃。提升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隊伍總量,到2020年,州級中醫醫院引進博士3名、碩士 15名。每2年開展1次“中醫名醫”和“民族名醫”評選活動,獲獎人員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并給予20萬元科研教學經費。鼓勵中醫名醫、民族名醫帶徒, 每培養出1名優秀中醫(民族醫)醫師,一次性獎勵傳承人1萬元。
三是建設中醫藥特色工程。培養一批中 醫“名院”,鼓勵中醫院積極研究和推廣中醫新技術、新療法,按照中醫藥特包評價指標體系,對轄區的中醫藥、苗醫藥、侗醫藥和瑤醫藥等進行重點打造,建成一 批管理規范、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突出的示范“名院”。打造一批名中醫特色???,建立州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打造一批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四是建設一批中醫藥民族醫藥科研工程。加 強與國內外重點試驗室合作,以高標準建設苗藥侗藥重點實驗室。推動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平臺、中醫院制劑室和炮制室建設。開發一批中藥民族藥傳統制劑。各 級中醫院按不低于2%的業務收入作為科研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加強傳統名方和新藥等中藥民族藥科研,研制一批特色突出、療效明顯的中藥院內制劑。對獲得《醫 療機構制劑注冊批件》的院內中藥、民族藥制劑品種,在州內醫療機構間調劑使用,納入新農合、醫保報銷目錄。
五是提升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內涵工程。依 托州民族醫藥研究院建設州民族醫藥博物館,組建民族醫藥互聯網博物館,結合中醫藥、民族醫藥行業產業發展規劃,加強傳統中藥、民族藥品牌、中藥老字號保護 和文化內涵宣傳。將苗醫藥、侗醫藥、瑤醫藥等民族醫藥等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完善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宣傳科普網絡,開展中醫藥民族醫藥“進醫院、 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活動,在各縣(市)建設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開辦專門的節目欄目和版面,廣泛 宣傳普及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知識。
六是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工程。加強 中醫院、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治未病科(中心)建設,開展中醫健康體檢,提供規范的中醫健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加強對中 醫養生保健機構、人員、技術、服務、產品等規范指導,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基層醫療機構醫療保健服務與居家養老結合服務機制,為老年 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系,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適于家庭或個人的健康檢測、監測產品以及自我保健、 功能康復等器械產品,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研發創新平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