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醫學專家和22個國家的衛生部高級官員參加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并建議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
10月22日是“世界傳統醫藥日”,然而,不管是學中醫的內行人,還是不懂中醫的外行人,都對這個節日頗感陌生。中國的傳統醫藥文化讓世界矚目,可是目前的中醫藥卻面臨著難以生存、無人傳承的尷尬境地。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古代宮廷的養生之道”……如今,打開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有著“中醫養生”的鏈接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然而,在一些老中醫眼里,傳統的中醫文化卻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困境。
傳人斷層是傳統醫學所面臨的尷尬現實。一位老中醫介紹說,西醫的成才時間很短,往往醫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成就斐然,而中醫靠的是積累經驗,成才往往需要20年以上的經驗積累,這個漫長的過程常常嚇退了年輕人,讓老中醫們幾十年的經驗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困境。
日漸式微的中醫文化還體現在應用領域。不管是在醫院還是藥房,醫療器械和藥物都是以西醫為主。許多中醫感嘆,西醫的強勢讓純中醫很難生存,許多人都是因為西醫不管用才來找中醫,大多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網上的養生之道也是看的多,學的少。
中醫藥事業面臨發展困境并非孤例,書法、鐵畫、剪紙、木雕……不少傳統特色文化和技藝的生存傳承都面臨著艱難困境。一名山西民間剪紙的傳人曾告訴筆者,剪 紙被很多人看成不務正業,許多年輕人都想著找份“正經工作”,不愿意學習民間剪紙,現在只能培養自己幾歲的女兒作為傳人。在他看來,我國很多傳統文化特 色,都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淡化下去,直至消逝。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們的先人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和獨一無二的傳統技藝。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靈魂,是獨一無二的個性標簽,如果失去了這些精氣神,抽離過去千百年的積淀,國家也就失去了獨有的魅力和特色。
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世界,而不是被同化,需要我們借助“世界傳統醫藥日”這樣的節日提升公眾的文化 記憶和認同,更離不開國家和政府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護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和技藝。但愿“世界傳統醫藥日”能喚起更多人守護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別讓 傳統文化丟了傳人,別讓中國的傳統特色失了顏色。中醫藥及其它傳統醫藥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具有獨特的優勢。充分挖掘和發展中醫藥和其它傳 統醫藥,對于人類戰勝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總體而言,如今的中醫藥和其他的傳統醫藥事業并不盡如人意,脫穎而出的中醫藥杰出人才并不多見;中西醫結合雖然紅火,但中醫西醫化的傾向日見突出。 值得指出的是,近百年來中醫命運坎坷,屢遭革除或廢止之議,兩年前,還有某大學教授在網上呼吁聯名廢止中醫,以致掀起醫界和學界的新一輪爭議。以現代科學 眼光指責中醫理論之不科學,雖然不是什么新的理由,當年陳獨秀、胡適等就有此說,但畢竟在某種程度上點出了中醫進展緩慢的癥結,也說明了中醫發展之艱難。 如果僅僅奉黃帝內經等少數古典經典為圭臬而不敢有所突破,不愿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檢驗、印證中醫藥的原理和機理,要進步確實很困難。當然,以自然科學思 維方式或現代醫學模式來評判中醫科學與否,本身值得商榷,因為中醫和西醫本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體系、語言結構之產物,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根相連,具有整 體、綜合、辯證的思維方式特征。另一方面,現在人們已充分認識到西醫的局限性,它無法做到以病人、以人為中心的原則要求,因而也在向生理、心理、社會適應 之綜合模式發展,換言之,真正的醫學是科學和人文一體的。中醫在一定意義上恰恰符合這樣的本質。
在世界傳統醫藥日到來之際,我們應該對中醫藥和其他的傳統醫藥的傳承與光大充滿信心,不僅因為它們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之滋潤,深深扎根于民間,岐黃之術 與千百年來百姓的繁衍、衛生、養生息息相關,擁有堅韌的生命力,還因為黨和政府給予了它們充分的重視和大力的支持。在現代化社會建設中,傳統文化必定會面 臨與現代以及西方文化的矛盾沖突,這始終是國人需要破解的難題,而中醫因其醫學特性另具復雜性,但無論如何,傳統的不等于都落后,現代的不等于皆先進。對 于中醫藥,完全可以經過認真的研究與梳理,吸取現代科學與人文的有益營養,以現代人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加以詮釋和闡發,精益求精,造福人類。(溫迪)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