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0/25 0:00:00 來源:
未知
中醫藥標準國際聯盟在成都宣布成立
本報訊(記者 張嵐)無統一標準的“個性化”診療,是中國傳統醫藥區別于西醫的特點,也成為中醫藥國際 化路上公認的“絆腳石”。10月24日,第五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政府論壇上傳來消息,中醫藥標準國際聯盟于當日在成都成立,將致力于建立國際普遍 認同的中醫藥標準體系。
在中醫藥領域,不同的醫生,面對同一個患者可能開出不同藥方;同一個醫生,對患有同類病癥的不同病人也會開出不同 藥方;而同一服中藥,不同的醫生可能給出不一樣的煎煮方式建議。“中醫遵循特有的一套哲學,但對西方人來講確實難以想象。”本屆大會學術委員會中方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由于中醫藥和西藥的標準體系完全不同,語言體系也不一樣,自己跟外國朋友在有關中醫藥的交流上,很長時間里都“僅限于聊聊天”。
最近20年間,我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從235億元提升到2015年的7867億元,增長了30多倍,躋身增長最快速的產業之一。
在張伯禮看來,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醫藥科技創新實力的提升。舉例來講,20年前分析一個中藥里面的成分,可能需要一整年,如今隨著實驗室條件越來越先進,再加上全國聯網分析,很快便可以拿到數據。
隨 著科技實力增長和產業快速發展,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病,以及治未病方面的價值也越來越被國外理論界和用戶所接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提供 的數據顯示,目前,國際中醫藥產業市場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但2015年中國中藥出口額僅37.7億美元,成長空間巨大。
當天的政府論壇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與會代表發布了《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成都宣言》:未來將廣泛聯合相關國際組織、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知名企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聯盟建設。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教授、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果德安認為,宣言釋放的信息非常清楚:一個由中國主導或牽頭,國際各方廣泛參與的中醫藥國際標準,是中醫藥產業真正走向世界的大前提。
與會專家建議,基于聯盟,我國可以牽頭開展中醫藥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共建一批有重要國際影響的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創新網絡。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