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2/7 0:00:00 來源:
未知
1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白皮書。白皮書系統介紹了中醫藥的發展脈絡及其特點,充分介紹了中國發展中醫藥的國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醫藥的科學價值和文化特點。
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醫藥發展出現“墻內開花墻內墻外都香”的現象,同時也面臨質量和資源方面的困境。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對此進行了解讀。
近年來,“中醫熱”不斷掀起風潮——屠呦呦憑借“青蒿素”的發明摘得諾貝爾獎,這一抗瘧藥物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性命;里約奧運會上,泳壇名將菲爾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印”……王國強說,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關注。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范圍的“中醫熱”已然形成。
王國強認為,出現“中醫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的影響力日益提升。中國人自己對中醫藥重視,中國人民群眾普遍在使用中醫藥,這是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二是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中醫藥的價值。很多國家都希望中國能夠把中醫引入到本國。世界上對中醫的認知度、認可度在不斷提升。
目前,我國在國外的10個中醫中心都很受當地人歡迎。王國強舉例說,在捷克中醫中心,預約的病人已經排到半年以后,對中醫的療效當地非常認可。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沿線國家也都提出加強和中國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愿望,希望引進中國的中醫,為他們本國的人民服務。
王國強表示,中醫服務既有效又簡便,同時費用相對低廉。控制醫療費用不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而且也是世界性難題。如何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使醫療保障能夠承受,需要尋找一些簡便的、有效的方法,中醫在這方面有很多可借鑒之處。
中醫藥發展和世界傳統醫學發展是一致的,在過去10年中,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制定傳統醫學政策的國家由25個增加到了69個,制定草藥監管法規的國家由65個增加到119個,制定傳統醫學服務提供者監管法規的國家也已經達到了65個。王國強說,中國一直致力于推動國際傳統醫藥的發展,累計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遣的醫療隊基本上都有中醫藥人員。我國已簽訂中醫藥合作協議86個,先后派出中醫技術人員400余名前往40多個國家援外,得到受援國政府和人民充分肯定。
據了解,今年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開展了第四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這次調查引用全球樣本庫中覆蓋G20中除歐盟外的19個成員國的9500個樣本,嚴格執行在線調查的國際標準。調查結果顯示,中醫藥被認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選擇比例達到50%。在俄羅斯,選擇中醫作為中國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達75%,而在2012年第一次調查中,中醫藥還沒有進入前10名,可見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關注度顯著上升。同時,我國中醫藥發展也面臨一些難題,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就是其中一方面。“近年來,我國民族醫藥標準化工作不斷推進。中醫藥的標準不能用西醫藥的標準來套用。”王國強表示,中醫藥標準規范由于中醫的特點和西醫藥有所不同,要建立起符合中醫,特別是符合中藥的質量和標準規范,隨著醫學模式的調整,中醫和中藥的原理、作用正被逐漸揭示,應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的規范體系、評價體系。
調查發現,野生變家種、道地藥材異地種植,以及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屬等,這些都可能影響藥材種植的質量。對此,有專家指出,凡此種種問題,解決起來必須既統籌治理,又只爭朝夕。(經濟日報記者 韓 霽)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