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13 0:00:00 來源:
未知
展望2017年,全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并且影響力度逐漸加大,那么生物醫藥資本市場究竟會如何?
全球最大市場美國方面,奧巴馬保健法可能面臨被廢,美元將變得更強勢。但這未必有助于海外競爭,特朗普新政會加劇貿易摩擦,放緩全球化進程,美國稅法和商業環境的改善,將有利于海外資金回籠美國,藥價壓力似乎會有所減緩,但并不消除美國政府與保險機構的議價壓力。此外,FDA換帥,未來審批新藥的風格套路將對生物醫藥研發與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但總體講,即使有歐盟不穩、貿易摩擦、白宮變臉、特朗普當政等不確定性因素,2017年生物醫藥板塊仍然是投資繼續看好的。特朗普作為來自商界的政壇另類,得到美國多數選民的信任,他可能使美國變得更強大,用商業的頭腦去扶植美國科技產業,而生物醫藥領域注定是重中之重。
或現超大并購
進入新的一年,并購將繼續一路高歌,甚至超大型并購也有可能被松綁,在未來一兩年內成交。即使IPO放緩,首次公開募資和后續募資也會有相當規模。2017年生物科技領域或完成更多單IPO,因為2016年發行新股的后市表現不錯,會吸引許多機構投資者認購新股,供求關系會驅動發行價略微提升。
VC/PE投資力度較大
IPO窗口的繼續開放,讓VC投資者有更多機會退出,這也會激發VC投資者繼續發力尋求新項目的投資。所以2017年VC/PE在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領域的投資還會有較好的力度。企業創投也會增加投資,這方面的資金不會受投資周期長的壓力影響。
跨境投資更活躍
在并購方面,由于匯率、稅務和商業環境因素的改變,跨境投資與并購會更加活躍。如果特朗普競選時的大部分承諾得以兌現,美國大型藥企會充分利用海外大量自由資金進行并購,促使全球生物科技并購潮涌動甚至井噴。水漲船高會帶來優質企業的市值增加。上市與非上市公司的重組并購,也會讓私募股權投資機構、VC/PE賺大錢。這會帶動整個資本市場和生態鏈的良性循壞。
美聯儲2016年年底加息已經對債券和股市有很大影響。美元會變得更強勢,海外并購會更活躍,但美國對外出口會受到影響。對中國資本而言,會刺激出口和加大海外投資及合作。盡管外匯管制和限匯會影響資本出海,但在人民幣貶值周期,資本外流或尋求購買海外資產和技術,甚至收購國外中小生物醫藥企業,還會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外包有不確定因素
CRO和CMO業務在過去幾年一直在穩步發展。但在特朗普新政下,強調美國制造業回歸重振,有可能影響到美國生物醫藥界的海外合作及外包服務和生產。貿易方面的糾紛也會增加,成本會更加難控。
美生技產業走強
特朗普強調的減稅政策,更加友好地對待企業,包括重振美國制造業,樂見海外資金返程投資美國國內,這些主張和措施對生物科技產業應該會有促進和幫助。
最新通過的21世紀治愈法,有兩個關鍵點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有利:1)FDA加快新藥審批步伐,2)加大基礎研究的力度。前者對正在開發創新產品的公司大有好處,后者對從事原創開發的轉化醫學企業也是令人鼓舞的。因為沒有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的突破,很難有重大創新產品和技術誕生。
美生技股指或現輝煌
特朗普當選后,美國股市股指已經不斷沖新高,市場還有新的成長空間,還是略顯泡沫,按照一般規律,股市也許會經歷一段調整和回落后繼續沖高,但不會太高。不過,華爾街的多數分析師還是相信2017年美國股市不會差。
2016年表現低于其他股指的生物科技,在2017~2018年度能否再現輝煌,取決于以下若干因素:新藥上市是否加快或增多,藥品限價壓力是否消除,企業減稅力度以及并購熱度。
2016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6年,全球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資本究竟有什么值得回味?讓我們作一簡要概述。
雖然生物技術股指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作為一個永遠剛需和朝陽的產業,生物醫藥還是堅挺地朝前發展。全年行業研發投入繼續增加,并購升溫,風險投資創次新高,IPO雖有放緩但仍然強勁。
生技持續牛市終結
二級市場生物科技股玩的是心跳。2016年,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和對沖基金在生物科技股上是要么賠錢要么不怎么賺錢。美國大選年的不確定性、臨床試驗結果以及生物藍籌股業績,基本決定了生物科技股的大致走向。
2016年生物科技股市開局很慘,一月份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下滑21%,而同期S&P指數只下跌5%。大約93%的市值超過3億美元的生物技術公司股價下跌,平均每家公司市值蒸發30%。
有兩家公司由于臨床試驗結果不理想,放棄NDA申報,導致股票大跌,同時引發其他類似生物科技公司股票下滑。生物藍籌股本來比較抗跌,但由于吉利德和新基這兩家公司的業績不再表現強勁,2016年的預期收入和成長也被調低。這些都是生物科技指數中的主要成分股,當然就給一月的開局帶來負面影響。
納斯達克生物科技股指表現更加直觀,五年連續上漲,終于在2016年被終止并逆轉為負增長。
IPO仍火但勢頭有減
2016年,申請IPO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數目減少,上市成功的企業發行價也多低于最初制定的定價。但是,所有新上市的IPO定價中位數還是比去年更高。
不過,即使IPO數目和融資總量不及前兩年的井噴,2016年仍然是過去幾十年IPO行情最好的五六個豐收年之一。
反向并購再度發力
在IPO上市速度放緩的同時,反向并購開始發力。部分近年上市的生技公司產品開發受挫等原因引起股價大跌,公司前景不明,變成有現金而缺乏潛力的殼公司,等待被人反向收購。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已有4~5家企業通過反向并購而成功上市,更多企業也在考慮走這一快速而便捷的上市通道。
過去幾年上市的生技公司,至少有20%的公司因主業表現欠佳而失去獨自做大的潛力,淪為有資金無活躍交易的殼公司。
對于某些需要錢、正規上市略有難處,同時大股東希望借助旗下公司或其他渠道快速實現資本化的生技公司,選擇反向并購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在美國,通過這種方式上市并轉板而做大的企業有很多成功案例。如果企業有實力和潛力,基本面和價值都比較理想,反向并購不失為可選的資本化工具,有時比IPO更理想。
并購交易不如2015年
相比于2015年的創紀錄的1500多起并購交易行情,2016年并購交易總體有所下滑。最大的并購不在生物醫藥領域,而是農業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公司,被拜耳以660億美元收購。
不過,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類的交易在2016年第三季度還是有不錯的表現:同比第二季度,生物技術類并購交易增加了58%,醫療器械增加了19%;同比去年同期,生物技術增加24%,醫療器械并購與去年持平。醫療服務領域并購占第三季度的59%,比前一季度的61%略有下降,比去年同期的63%也降低幾個百分點。
此外,2016年12月并購交易已經有回升跡象,估計2017年行情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