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13 0:00:00 來源:
未知
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要求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意見的出臺,意味著過去“看臉”、“看公關”的手段或將失效,300萬醫藥代表面臨失業或轉行。(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
去年年底,央視播出的《高回扣下的高藥價》調查報道曝光了上海、湖南等地6家大型醫院醫生收取高比例回扣的丑聞,醫藥代表這一職業再被推到風口浪尖。此番文件的出臺,似乎與此緊密相關。
所謂醫藥代表,說白了就是向醫院和醫生推銷藥物的銷售員、業務員,倘若今后只能從事學術推廣與技術咨詢,的確像是要被砸了飯碗——慢說他們大多沒有學術資質,就算有,也注定無以為繼,因為對他們來說,沒了提成就沒了收入。
說起醫院代表來,很多人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認為壞事都是他們干的,藥價虛高,醫生開大處方,都應該歸罪于他們。確實,醫藥代表是藥價虛高的中間食利者,藥價越高他們操作空間越大,自己賺頭也越多。而且,看上去似乎的確是他們給醫生行賄送錢在先,醫生給患者開大處方在后。但是,受過基本邏輯訓練的人都應該知道,先后關系并不等于因果關系。
是因為醫藥代表的存在,所以醫生才亂開藥嗎?顯然沒那么簡單。流通環節過多,其實也只是藥價虛高的結果,而非原因。藥品和所有商品一樣,價格一方面由供求關系決定,另一方面受貨幣政策影響。通貨膨脹導致錢不值錢的問題,影響幾乎所有的商品,具體到藥品,最關鍵的還是供求關系。醫藥代表的存在,事實上也是藥企之間的一種競爭,是供給側的問題。
某種意義上,只要藥企還有搶占銷售終端的需要,醫藥代表的銷售員身份恐怕就很難禁止,無非是進行更繁復的操作而已。想要有效監管300萬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其中利益深厚。
藥價的問題,一方面不能僅從道德視角判斷高低,另一方面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般的商品想要進到大賣場,需要繳納進場費需要安排促銷員,藥品進入大醫院,情形與此頗為近似,只不過醫生手中更多了售藥的特權。把超市的促銷員撤了,商品并不一定更便宜,商品價格太高,也不是因為有促銷員拿提成,醫藥代表道理趨同。
供需決定價格,這才是關鍵。增加藥品的供給,強化供給側的競爭,打擊商業賄賂,增加需求端消費者的知情權,患者有權拿到電腦打印的處方,并有權在院外購藥,同時放開有資質的網絡售藥,以市場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增強藥價透明性。凡此種種,恐怕要比行政化的干預手段更為有效。(作者:趙紅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