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16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日,詩詞大會火了,掀起了全民讀詩熱潮,讓人們重溫詩詞的美。對于中醫藥人而言,詩詞不只是美的,更是實用的。一曲《水調歌頭·湯頭拾趣》可收納三十個藥方名稱。詩詞中的中醫藥,將中醫藥的博大精深與詩詞的優美韻律完美結合,既便于記憶。
一年元宵節夜,老友在花燈會猜燈謎,電話求助,拋來一句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打一中藥),謎底自然是清熱涼血的凌霄花。
“是草皆為藥,無山不出云。”作為極具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的植物,許多中藥如菊花、芍藥、菖蒲、黃芪、丁香等,皆為清供佳選、詩中常客。不過嚴格意義上的中藥詩要數藥名詩。
藥名詩多取當歸、熟地、益智等字面含義,或以諧音字隱藏藥名,或為藥名之謎面,或以藥名分嵌于詞之首尾,讀來不覺有回環往復之趣。古來文人多涉獵醫書,蓋為求文字之樂,詩客騷人多有藥名詩傳世。辛棄疾《定風波》邀醫生馬荀仲同游,詞曰“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暗藏木香、禹余糧、石膏、防風等藥,可謂工巧。最后“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甘松雖為中藥,亦不失詩情。然若一味遷就藥名,反損詩趣,故藥名詩少佳作,如稼軒先生這般,已屬不易。
詩專寫藥性、藥理的,確有醫家專門研究,稱為本草詩。清代趙瑾叔的《本草詩》、朱東樵的《本草詩箋》、陸典的《本草詩》為此類詩集代表。文人也做本草詩,蘇東坡曾贊薏苡仁:“不謂蓬狄姿,中有藥與糧,春為芡珠園,炊作菰米香。”畢竟藥食同源,薏仁兼有二妙,詩也清新素樸。 王騰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