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20 0:00:00 來源:
未知
原標題: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被通告,其中 板藍根28批次上榜成“重災區”
部分質量不過關的中藥飲片在2017年首遭“點名”。近日,記者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CFDA”)官方網站了解到,46家企業生產的54批次中藥飲片不及格被通報,其中板藍根共28批次超過總數一半。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相關政策推進,CFDA對中藥飲片質量管控將逐步加強。
28批次板藍根“淪陷”
根據《總局關于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21號)》(下稱《通告》)顯示,CFDA匯總青島、甘肅、天津及山東四省市的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結果顯示,共計28批次板藍根、18批次當歸、7批次厚樸及1批次全蝎不及格。其中板藍根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性狀、含量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等;而當歸不及格項目為性狀、鑒別、二氧化硫殘留量等。據悉,上述不合格飲片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同時CFDA要求企業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產品,并進行整改。
資料顯示,中藥飲片是指“根據調配或制劑的需要,對經產地加工的凈藥材進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為中成藥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業內人士指出,中藥飲片在質量上出現問題,會對中成藥質量帶來直接影響。
生產企業魚龍混雜
為何此次板藍根會成為“重災區”?業界認為,該藥品市場基數大,由于眾多從業企業大打價格戰,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CFDA藥品數據庫顯示,板藍根產批文多達1235條,其中常用藥板藍根顆粒的批文占1007條。廣州某大型中成藥生產企業市場部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龐大的批文數下很多“散兵游勇”充斥其中,與有GAP種植基地和生產流程規范穩定的大企業相比,這些小廠在原材料收購、飲片加工和成藥生產可能存在不規范環節,因而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與此同時,這些“散兵游勇”為了爭奪市場,也不惜犧牲價格。有媒體引用部分業內人士說法稱“以前兩元一包(規格不明)的板藍根也有賣”。上述負責人指出,以現行10g X 20包規格的板藍根顆粒,生產中的原輔料成本遠高于兩元,“如果這類產品要盈利,有可能會在原材料等某些環節做不合規處理,而藥效是無法保證的”。
作為感冒常用藥“板藍根顆粒”的制備原料,本次板藍根中藥飲片不及格情況受到市民關注。記者在《通告》中留意到,被通報板藍根不及格的公司中并無廣東企業上榜,并且接受記者采訪的廣州市內部分生產板藍根的中藥企業均表示與涉事企業無中藥飲片相關業務往來。
另外,記者走訪海珠區大參林、金康藥房等連鎖藥店發現,市場上主要流通的板藍根顆粒(10g X 20袋)一包售價在9元至13元左右,并未見到所謂“兩元一包”的板藍根顆粒。
管控趨嚴 市場或“洗牌”從本次《通告》來看,相關部門釋放出嚴控中藥質量管控這一信號。據記者了解,中成藥質量控制,尤其是中藥飲片質量控制一直是薄弱環節,為此,去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全國醫療機構中藥飲片管理專項檢查方案》的通知,宣布將嚴查中藥飲片的質量。隨后,不少省份陸續發布中藥飲片重點監管目錄。而等到《中醫藥法》7月1日正式實施后,對中藥飲片的管控將更為嚴格。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政策釋放的積極信號,對中藥市場發展帶來利好。北京鼎臣醫藥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在嚴管之下,農殘超標、含量不足的中藥原材料將被市場淘汰,而合規種植生產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價格未來或有所上漲。在原材料成本提高后,中藥原材料、飲片乃至中成藥生產料將出現“洗牌”,大批不合規的中小企業會被淘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