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3/1 0:00:00 來源:
未知
編者按:中藥是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中華醫學的瑰寶。目前,我國在大力扶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中藥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需求量逐年上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出臺,使中醫藥產業有法可依,將加大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力度,提出到2020年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霍山石斛、百合、天麻、茯苓、靈芝……我市中藥材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安徽省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素有“西山藥庫”之稱。但中藥材產業中出現發展不足、品牌不強的諸多問題,如何振興皖西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成為近年來“兩會”上代表、委員和大眾關心的熱點話題。
恰逢,前不久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徽省“十三五”中藥產業發展規劃》,這個由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安徽省中醫藥管理局牽頭起草的中藥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安徽省中藥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成為安徽新興主導產業,進入全國中藥產業前十強。那么,六安中藥材產業應該如何深耕發力,以從中分羹,打造出中醫藥全產業鏈,成為我市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記者 徐緩 攝于霍山縣落兒嶺鎮
中醫藥產業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
我市霍山石斛、靈芝、斷血流、茯苓等入選十大皖藥;金寨、霍山兩縣已申報國家中醫藥旅游示范區;有2家企業成功申報安徽省健康旅游基地。無論是在居民身邊,中醫、中藥的廣泛應用,還是在中藥材生產基地里展現的勃勃生機,近年來我市在中醫藥產業上的發展有目共睹。
我市具有豐富的中醫藥歷史、文化、生態和自然資源,是安徽省中藥材主產區之一,據中藥資源普查統計,分布在我市境內的中藥材品種共1300多種,其中珍稀名貴藥材和道地藥材35種,全市中藥材總蘊藏量達2億多公斤,擁有霍山石斛、百合、金寨天麻、茯苓等國家地理標志品牌。經過多年市場自發的產業化萌動,我市中藥材種植發展迅速,面積逐年擴大,品種基本穩定,產量穩步提高,引來企業集聚,中藥材生產加工初步形成規模。據統計,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4.6萬畝,中藥材種植銷售收入近17億元。因此,如何充分依托這一資源優勢,創新思路著力打造中醫藥產業發展,是我市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發展課題。
事實上,201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多項發展規劃和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特別是《六安市落實<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年一2020年)>實施方案》的出臺,為我市打造中醫藥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措施。去年,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目標,隨著國家《中醫藥法》的頒布和各級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為加快打造我市中醫藥全產業鏈提供了難得機遇。今年2月5日,六安市政協委員李道昌代表市政協醫藥衛生界關于“加快打造我市中醫藥全產業鏈的建議”的大會發言,獲得省、市領導高度重視。2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云飛主持召開由相關縣區和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委員參加中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進一步深入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并專題研究部署相關推進工作。
“將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打造綠色皖藥、確保中藥材初加工的可追溯、將有更多速溶型中藥產品上市……”在我市高度關注中醫藥這一產業發展的同時,《安徽省“十三五”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出臺,確定了加快發展中藥農業,傾力打造十大皖藥和綠色道地品牌;升級中藥工業,把“飲片做優、成藥做大、延伸產品做深”;創新拓展中藥商業,建立完善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中藥流通及其服務體系;融合發展中藥大健康服務業,推動中藥與養老、文化、旅游、休閑、飲食和互聯網等深度融合等發展任務,諸多的發展機遇和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無疑為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增添了一副強有力的翅膀,騰飛指日可待。

獨山油牡丹基地
“金飯碗”如何變成“聚寶盆”?
金寨縣張沖鄉天然生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一位小伙子正在忙著晾曬天麻等中藥材,該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兩年中藥材價格不菲,產量也比較穩定,所以收入不錯。“從亳州等一些地方的藥材商都會到我們這里來收。”在感受著豐收喜悅的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雖然近年來中藥材產業發展不錯,但對于種植中藥材的農戶來說,收入的增加并不太明顯。這一方面是因為中藥材種植水平不高、品牌保護不足、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市中藥材綜合加工能力不強,產品的附加值不高,服務體系亟待加強。如同手捧金飯碗,卻難以在致富路上走得遠。
市中醫院院長李道昌始終關心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今年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上,他代表市政協醫藥衛生界就加快打造我市中醫藥全產業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加快《六安道地中藥產業發展暨大別山藥谷規劃》的編制實施,立足六安發展實際,制定市級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具體意見,進一步增強發展共識,明確發展目標,優化產業布局和政策保障措施,強化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規劃引領。堅持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目標,以中藥材深加工為牽引,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為支撐,推動本地優勢特色中藥材種植、儲存、加工和銷售一體化融合發展,不斷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李道昌認為除了需要優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目標,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提升中藥材的種植水平、綜合加工能力、構建流通體系以及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比如說,開展中藥材良種保護和繁育體系建設,根據市場和加工企業需求,確定主導品種,在中藥材重點縣區,以‘六安茶谷’沿線重點鄉鎮為核心,加快‘大別山藥谷’良種繁育標準化基地建設。加快制定道地中藥材生產與加工標準,圍繞中藥材中低端加工業發展需求,出臺幫扶措施,鼓勵現有企業加快技改步伐,支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現有中藥材‘清洗、分選、切片、烘干、包裝’初級產品加工向‘高品質飲片、提取、純化、超微粉劑、化妝品、揮發油開發’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加工方向發展。”李道昌說,我市需要建設一批道地藥材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與倉儲物流中心,依托吉寶皖江國際冷鏈物流園(安徽)有限公司和金寨中藥材大市場,打造中藥材冷鏈倉儲集散基地。在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方面,可以依托安徽省康美來大別山生物科技公司等企業,促進藥品、保健品直銷。
人才技術支撐也是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如何促進產、學、研橫向聯合,著力培養中藥材方向的職業技術人才。李道昌建議,要積極謀劃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以及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皖西學院大別山中藥學院開展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研究,加強中藥材產業學科建設,依托大型龍頭企業,圍繞新藥產品研發、加工工藝改進等內容,建立中藥新產品新工藝創新技術研究中心,形成中藥材產業創新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中藥材專業經紀人,為中藥材產加銷提供全方位的種植信息和技術指導,努力打通技術保障“最后一公里”。

金寨縣沙河鄉靈芝種植
“中藥+旅游”或造就別樣風景線
在裕安區獨山鎮,5000多畝油用牡丹長勢良好,4、5月份就會開花結果,安徽裕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積極建設油用牡丹園,進行良種培育,擴大種植規模,并注冊了“大別山油用牡丹”等品牌。“去年有三分之一的牡丹開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一到周末鎮上飯店里都是來此游玩的人,今年花季將會更美。”該公司技術人員馮暉告訴記者。
如今,通過中藥材產業與健康、旅游、養生等有效結合,將會促進醫療、保健、教育、科研、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目前,我市也在積極加快發展以中醫藥文化傳播和體驗為主題,融中醫療養、康復、養生、文化傳播、商務會展、中藥村科考與旅游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但是,我市中醫藥健康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和市場認證制度,造成行業內良莠不齊。產品研發不足,缺乏地域性特色產品。對外招商缺乏評估機制,對內培育缺乏監管機制。同時對內市場培育缺乏監管機制,如在霍山石斛的開發中,眾多企業同時上馬,其產品同質化嚴重,檔次不高,甚至存在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霍山石斛這一我市特色中醫藥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品牌打造。
對此,來自經濟界別的政協委員、安徽精工控股集團總裁屠仁漢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應當整合農委、工商、旅游、招商、宣傳等各部門的力量,成立專門機構,編制我市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中長期專項規劃和具體開發策略,統籌協調產業發展所涉及的各相關部門,建立部門間的合作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穩步推進。盡快建立覆蓋全市的市場準入制度、技術標準、原產地認證等,執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典型,形成良好的示范拉動效應。特別是要加大對目前我市現有的以開發霍山石斛等特色中藥材資源的產業龍頭型中藥材養生保健品開發企業的扶持力度,應當積極鼓勵其依托自身優勢,增加投資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在做好特色中藥材養生保健品開發的同時,向中醫藥健康旅游方向拓展,在其原有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建設具有產業示范帶動作用的特色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產業園區等,以達到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影響大的良好效果,打造有市場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品牌園區、品牌項目。
“來一場微電影、舉辦一場體育賽事,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擴大我市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綜合影響力。”屠仁漢說,酒香也得勤吆喝,我市也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資源,開展對外宣傳推廣,讓“大別山藥谷”不僅僅成為中藥材生產的重要基地,更是一個旅游養生的好去處。(記者 魯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