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3/2 0:00:00 來源:
未知
本報北京訊“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創造了新的著力點,更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中醫藥文化,能否沿著“一帶一路”全線“飄香”?這是住豫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司富春今年提出來的。
“中醫藥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就是商貿活動的 重頭戲 之一。”司富春介紹,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中醫藥被頻繁納入中外首腦會談議題,成為國家層面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國家層面也針對中醫藥發展提出了不少發展規劃,比如2017年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成績雖多,機遇正好,但作為業內人士,司富春還是看到了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
他表示,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醫療需求、文化信仰等各不相同,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的工作機制有待完善;盡管中醫藥國際貿易近年出現了良好的勢頭,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為了加快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他特意在全國兩會期間就此話題提出建議。比如,因地制宜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不同,如歐洲一些國家與我國商議在其國家辦醫院,開展醫療合作;意大利人口老齡化加速,亟待解決老年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印度、尼泊爾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多等。我國應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的研究,根據各國不同情況出臺優惠政策,先“診病”,再下“藥方”。
司富春還提出,創新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能否在國外廣泛建立類似“孔子學院”的中醫學院?支持中醫藥院校和國外醫療機構建立“中醫學院”“中醫培訓中心”等教育機構,編著易懂、易學、易用的教材,有效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探索開展自成體系的中醫藥學本科或研究生境外教育,培養更多的中醫藥學國際交流和推廣人才。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