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3/2 0:00:00 來源:
未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龐無忌)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1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國二級以上醫院95%都缺兒科醫生,國家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未來兒科醫生需求會急劇增長。他建議,應盡快建立醫藥衛生人才需求的預警機制。
作為醫藥衛生界的全國政協委員,熊思東在31歲時被上海醫科大學破格評為教授,一路走來頗受關注。1日在北京完成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報到手續后,他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
近年來,中國各地陸續出現全科醫生、兒科醫生、麻醉醫生、急診醫生緊缺的現象。熊思東表示,醫藥衛生人才是專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須經過系統性的培養,其中,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缺一不可。其次,醫藥衛生人才培養周期較長,除了至少5年的本科教育時間,從本科畢業到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成熟醫生,還需要5-10年的臨床經驗積累。這就需要建立醫藥衛生人才需求預警機制,提高人才需求的預見性,以便提前部署調整醫學教育招生規模與結構。
由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熊思東指出,目前中國已經有條件建立這樣的預警機制。
“我們現在對整體的臨床醫生需求量還是有概念的,每年需求缺口大至在20-30萬左右,但是分到各個專科之后就開始出現問題了”,熊思東說。
以兒科醫生為例,“如果我們8年前就知道現在會這么缺兒科醫生,那就好辦了”,因此,這種預警系統應該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之上。熊思東建議,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覆蓋省、市(地)、縣(市、區)三級并逐步延伸到社區、鄉村的醫藥衛生人才調查網絡。同時,結合大數據手段,全面分析掌握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醫院醫藥衛生人才的年齡結構、質量結構和專業結構現狀,以及各地區醫藥衛生人才需求結構。
他說,特別要結合是國家重大政策調整,例如“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必將導致婦產科、兒科醫生需求的急劇增長及其他社會需求的變化。(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