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有4家醫藥企業躋身全國醫藥工業十強。這里的產業生態有何特別之處?主持人邀請兩位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飄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肖偉,讓兩位來自連云港的企業家一起揭揭秘、出出招。
今天我主持
嘉賓:
孫飄揚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肖偉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
主持人:
黃偉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新藥接連上市,關鍵是舍得下本錢搞創新
主持人:創新藥是衡量醫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恒瑞是中國最具創新實力的大型藥企之一,請孫總介紹下恒瑞最新的創新成果?
孫飄揚:技術創新是醫藥產業的“發動機”,從全球藥品銷售額看,創新藥占到80%份額。醫藥行業投資大、風險高,新藥研發周期一般要10年左右,我們現在銷售的藥品大多在10年前就已開始研究。因此,恒瑞一直非常重視科技創新,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占到銷售收入的10%。
主持人:康緣在中藥現代化領域深耕多年,創新成果非常多,肖總每年在研發上應該也花了不少經費?
肖偉:康緣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1%投入到科技創新,是全國中藥行業擁有發明專利最多的企業。我們正在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聯合開展研究,從中草藥中發現苗頭化合物、先導化合物,并對其改造,從中研發出一系列能與“青蒿素”一樣具有原創性、引領性并得到全球認可的創新藥物,有望在3-5年內取得標志性成果。
主持人:醫藥企業開展創新,既是為了提升競爭力,更是為了造福公眾。這方面孫總有些怎樣的體會?
孫飄揚:腫瘤對人類健康是重大嚴峻威脅。恒瑞聚焦腫瘤免疫治療開展新藥研發,這兩年有十余個產品進入臨床階段,有的已進入三期臨床,產品問世后將給患者帶來利好。能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激勵著我們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對于醫藥企業而言,要舍得在創新上下本錢,盯住一兩個領域持續深挖。
提高創新濃度,培育良好產業生態
主持人:在一個地區能夠集聚好幾家行業領先的企業,而且都是“土生土長”,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先請孫總給我們說說背后的故事。
孫飄揚: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總結起來三條,第一是政府支持,對醫藥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在政策制定、環境營造等各個方面都為企業提供了很多支持。第二是聚集效應,幾家企業聚在一起,把一群非常厲害的人集中到了一起,互相較勁,形成放大效應,提高了創新濃度。第三,企業之間既相互競爭也錯位發展,康緣是現代中藥,正大天晴是肝病系列藥物,恒瑞是腫瘤藥物,豪森是精神類藥物,各有所長,都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主持人:對于孫總剛才的高見,肖總認同嗎?您有沒有一些新的體會?
肖偉:孫總剛才的這番話也是我非常想說的。現代中藥對藥材的品質要求很高,必須進行基地化種植,康緣在東海縣有萬畝金銀花基地。
受制于土地本身的條件,種糧食效益不高,現在種植中藥材,老百姓收入明顯提升。一般情況下,一畝地能夠收入3000元左右,好的能達到5000元左右。這是一個多贏合作,當地政府給了許多支持。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黃偉
鏈接:
兩位“醫藥家”談健康心得
孫飄揚:老百姓希望不得病、少得病,首先要經常運動,萬萬不可忽視;其次要有好的生活習慣;第三,可以吃一些保健品,預防疾病、改善身體機能。不見得非要等到血脂高了再吃降血脂的藥,血壓高了再吃降血壓的藥,平時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做些調理。
肖偉:要想身體健康,首先要有好的健康習慣,多鍛煉、管住嘴,糾正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保健品可以吃,但是要仔細甄別、慎重選擇,不能隨便聽信一些所謂的大師、專家吹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