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貴,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也是民生的痛點。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省加大醫改攻堅力度,圍繞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控制藥價虛高,綜合施策,努力讓醫療費用支出降下來。
公示賬本,倒逼醫院控費改革
“2016年,市民到在漢的14家部省屬大醫院看門診,平均花費為344.10元。看一次門診平均費用最高的是省腫瘤醫院……”昨日,武漢市民邵先生被省衛生計生委網站上一則公示信息所吸引。
公示表列出了14家在漢部省屬醫院2016年全年控制醫療費用的10項指標,同濟、協和、省人民、中南等,集中全省優質醫療資源的大醫院被“量化排名”。
邵先生癌癥術后五年,化療、復查、吃藥一直跟醫院打交道,平日最關心醫療費用,“這樣的公示讓我們有了一本明白賬”。
向社會公示醫院醫療賬本,最能直接反映患者醫療費用,量化醫改效果。去年8月,全省醫改工作會上,省衛計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物價局五部門聯手亮出新政:各市州每半年定期排名公示轄區內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指標,省級公示部省屬醫院指標信息。
省衛計委承諾,“公示的所有指標,要求逐步降低!”控費指標情況還與醫院基建投入、等級評審準入等掛鉤,優先考慮控費目標排名靠前的醫院。達不到控費目標的醫院,則核減或取消資金補助。
新政一出,醫院紛紛行動。
省人民醫院開展“重讀藥品說明書”考試,“防止醫生開具與疾病不相關或者關聯不大的藥物,也就是大處方。”該院副院長王高華介紹。
武漢市中心醫院根據專科特點、歷史因素等,確定藥占比下降比例,并分解給科室,要求所有科室藥占比必須比前一年有所下降。
公示效果初步顯現:2016年年底與2016年上半年相比,我省居民在部省屬醫院就醫門診平均花費下降3.04%,平均住院費用下降1.21%,住院平均天數下降0.22%……連續公開控費數據,倒逼醫院走上采用適宜技術控制成本的良性競爭軌道。
帶量采購,告別加成時代
看病貴,藥品的推波助瀾作用不言而喻。城市公立醫院破除“以藥養醫”畸形生存法則,今年又跨出一大步:武漢、襄陽兩個國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先后如期啟動市屬、區屬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
2月27日,記者在武漢市第四醫院門診藥房窗口遇到退休職工張女士,她是一位結腸癌患者,用藥支出占了退休金的近五分之一。
她扳著指頭給記者算賬:經常服用的西黃丸,從66元降低到55元,金水寶從57元降低到37元,華蟾素從360元降低到288元……“算下來每個月至少可省200元”。
在1月的全省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省衛計委宣布,今年,我省將分三步走,徹底取消所有城市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現改革全覆蓋。
為了擠壓藥品在流通環節逐漸虛高的價格,武漢、襄陽、鄂州三市試點,實施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遴選54個規格的藥品,并將其通用名下的其他藥品一并納入帶量采購藥品目錄。
通過藥品帶量采購,探索在招標采購時兼顧藥品中標價格和采購數量,做到量價掛鉤,把需求集中起來,發揮批量采購優勢,最大限度降低藥價。
簽約家庭醫生,就醫留在家門口
有序就醫、分級診療被認為是緩解看病貴,降低就醫負擔的關鍵環節之一。2016年以來,武漢、襄陽、鄂州、宜昌、潛江試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種基層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化服務的新型醫療模式正在構建。“孩子高燒、嘔吐!”前幾天,10歲患者張順天的媽媽,向宜昌東山花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醫生施忠林電話求助。
施忠林和護士帶上體溫計、退燒藥品等,立即上門。初步診療,孩子的體溫得到控制。隨后,施忠林聯絡轉診,孩子通過“綠色通道”直接進入宜昌中心人民醫院繼續治療。“我是張順天一家五口的簽約家庭醫生,根據服務協議,今天的診療是免費的。”施忠林說。
據統計,截至目前,5個試點城市家庭醫生平均簽約率28.7%,重點人群簽約率46.1%,對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今年1月初,《關于推進湖北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印發,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省推廣,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全年目標,實現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30%以上。
省衛計委負責人表示,看病支出降低是系統化改革帶來的綜合感受,要讓百姓明顯提高獲得感,必須堅持政策聯動、綜合施策,在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等方面,“再擰螺絲、持續加力”。(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龍華實習生龔婷陳彥西)
【代表委員點評】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這是一種辦院模式的改變,過去以藥養醫,在特定歷史時期為醫院發展作出貢獻。以前藥品有15%加成,現在取消了如何補償?根據醫改方案,10%由政府補貼,80%通過調整診療服務費實現價格平移,10%由醫院自籌。破解看病貴,關鍵要從管理上找出路,希望加快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機制,鞏固前期改革成果,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取消藥品加成,是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兩把“利劍”。湖北用改革的辦法向不合理的醫藥費“開刀”,緩解看病貴效果明顯。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還需多措并舉,建議建立完善政府補貼機制、完善招標定價制度、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監管懲處力度、全面推行“兩票制”,打破以藥補醫的利益鏈,徹底改變不合理的醫療費用增長。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