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3/17 0:00:00 來源:
未知
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瓶頸問題,這些年我們特別注重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和基層醫生的中醫藥技術培訓,取得了良好成效,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這樣說。
熟悉中醫藥行業的人都清楚,目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中醫藥特色優勢逐漸淡化,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很多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得不到傳承;傳統中藥炮制技術逐漸失傳,中藥炮制加工工藝不嚴格,影響了藥物療效和臨床用藥安全等等。
這一方面與中醫藥產業的曲折發展歷史有關,另一方面則在于中醫藥人才的匱乏,不僅使得許多傳統的東西面臨失傳,也存在傳承中創新不足的事實。
為此,2016年8月出臺的《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首次將中醫藥行業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并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預期將超過1.5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15%。隨著中醫藥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中醫藥行業的用人需求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1%,漲幅超一成。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醫藥行業的用人需求都將會呈穩步上漲趨勢。
面對當前中醫藥產業發展存在的人才瓶頸,中央明確提出要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包括中醫藥人才拓展計劃、“百萬”人才工程等等。與此同時,浙江、重慶等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比如重慶的“中醫藥人才提升工程”,提出要在2020年前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50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100名,中醫臨床骨干人才1000名;浙江則定下包括遴選100名符合條件的省級名中醫或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選拔60名有一定臨床水平和知名度的優秀中青年臨床中醫師等諸多“小目標”。
事實上,除了政府層面的積極布局外,相關中醫藥企業也在積極推進中醫藥人才建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同仁堂、廣譽遠等中醫藥老字號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為。比如同仁堂,早在2014年就通過與美洲中醫學院的合作,推動中醫教育,一方面培養中醫藥人才,另一方面以學術推廣擴大品牌影響。相比之下,廣譽遠則是圍繞醫館“傳承中醫人才培養的搖籃,名醫學派學術交流的平臺,成為精品服務百姓信賴的中醫之家”三個愿景正在或者即將實施多項關于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具體舉措。
據了解,一方面,廣譽遠成立中醫研究院,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學術交流和人才的培養,以此廣譽遠國醫館成為名門學派、學術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設立“廣譽遠學者計劃”和人才基金,通過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中醫藥領域的學者、醫生加入該計劃,通過資助等方式,幫助他們成為傳統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的中堅力量。此外,建立廣譽遠產學研基地,挖掘、申報生產一批名老中醫的經方和驗方,使之服務大眾。與此同時,廣譽遠的“名醫名藥”工程也在有序推進。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