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4/5 0:00:00 來源:
未知
本報訊 (記者徐 潮)近日,江西省政府下發《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方案》,提出按照“一年定框架、兩年見形象、三年出成效、五年大發展”的總體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建設中醫藥科創城。
該項目將以打造中醫藥創新中心、創新驅動先行區、高端人才集聚區、產業發展引領區、文化交流傳承典范區、健康智慧新城區“一中心、五區”為功能定位,著力構建融合開放、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中醫藥創新綜合體,使中醫藥科創城成為中國中醫藥領域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要素最齊備、創新能力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科創城建設突出“雙核”驅動,“一核”在贛江新區南昌經濟開發區桑海產業園規劃建設,重點布局創新研發、展示交易、金融服務、高端人才公寓、成果轉化等主要功能區塊。“一核”在南昌灣里區江中藥谷規劃建設,重點布局高端智庫服務、高端平臺研發、成果轉化等主要功能區塊。推進“協同發展”,以“雙核”為軸心,加強科創城與宜春、撫州、贛州、吉安等中醫藥產業集聚區,以及南昌高新區、樟樹、袁州、進賢、小藍等重點醫藥產業集群對接協調、功能輻射。
圍繞匯聚創新要素,構建“點、線、面、體”的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體系,積極推動中醫藥研發機構向科創城集中,鼓勵和吸引國內外中醫藥領域的知名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在科創城設立研發機構,支持跨國公司、央企、大型民企在科創城設立研發中心。加強中醫藥領域前沿性、關鍵性和共性技術研究,推進科創城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成果轉化基地等載體建設,打造藥物篩選、藥效試驗、藥物安全評價、分析測試、醫藥新品中試等專業性服務平臺。完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創新鏈、技術鏈和產業鏈的融合,加快建設中醫藥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科技信息、技術轉移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實施中醫藥人才引進培養“杏林”計劃,到2020年,引進5名以上中醫藥領域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集聚50名以上國家“千人計劃”和省內各類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人才,培育50名中醫藥產業和學科領軍人才,科創城技術人員占從業人數比重不低于50%。
發揮科創城的創新優勢,主攻行業共性問題和關鍵領域,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打造產業鏈前端競爭優勢,帶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推動中醫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超過100項,培育中醫藥領域創新型初創企業超過100家,引領中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中醫藥企業占全國的比重提升至10%。
深化中醫藥基礎理論、中醫藥類優勢技術、療效評價標準的系統研究,加強旴江醫學等民間醫藥的整理發掘和傳承創新,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做大做強中醫藥老字號品牌。開展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推動中醫藥文化成為提升產業層次的紐帶、促進中醫藥邁向國際化的橋梁,把科創城打造成交流傳承中醫藥文化的“金名片”。
建立高位推進機制,成立由江西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科創城推進工作協調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明確建設責任主體,由贛江新區、南昌市作為科創城的建設責任主體,南昌經開區桑海產業園、灣里區作為具體建設單位。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科創城試行相對獨立的財政體制,設立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專項基金。完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貸款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向科創城創新創業項目。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創新改革試驗區,允許先行先試。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