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5/2 0:00:00 來源:
未知
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重點培育的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云南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如何將先天有利優勢轉變為后天發展優勢?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云南滇中新區管理委員會、云南省科技廳主辦,云南省中醫學院承辦的中國工程院《云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及措施研究》咨詢項目啟動會在昆明舉行。中國工程院11位院士“組團”來昆為云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梳理發展路線圖,明晰突破新思路,匯聚跨越新動力。
(供圖)
轉變思路 布局戰略規劃
“云南地區生物醫藥基礎非常好,得天獨厚,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韓德民院士認為,云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要把城市優質資源結合起來,在大數據時代進行下移。要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以學科為單位,形成1+X的布局。同時以農村區域人口健康體檢為中心,形成大數據網絡,形成具有功能性的動態管理體系,實現具有功能性的健康管理體系。此外要把健康管理、亞健康康復和慢病統籌起來。應該將服務重心下移,把健康管理體系放到基層。
王辰院士認為,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第一,要進行中醫藥的有效性、安全性評價,用科學和國際邏輯來證明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規范化和產業化種植藥物,是擴大產量形成產業的一個方向,不能完全依靠天然藥材。因此對于規范化、產業化所種植的藥物和天然生物的藥材評價方面,不但要從生物化學上,還要從其他生理學方面做出研究。”
中醫藥如何服務大健康?林東昕院士認為,要真正服務大健康,中醫藥的基礎研究要跟上,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開發出更多的產品,真正服務于大眾。楊勝利院士表示,云南發展大健康產業,要聚焦生物醫藥、養生養老、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文化等領域,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引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龍頭項目。云南省可以積極建立和大健康產業相關的新型產業,如休閑養生、旅游養生、醫療養老等產業。
著眼資源 聚焦民族醫藥
啟動會上,如何發展民族醫藥支撐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受到院士們的熱議。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認為,云南的民族醫藥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產生并逐步累積發展起來的。民族醫藥是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要和民族醫藥產業形成有機融合。
“云南中藥基礎研究及創新能力已經具備,特別在民族藥和天然藥物為重點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比如三七是云南省的民族醫藥大品種,目前建立了西南地區最大、最全的三七種質資源圃。三七生產抗連作障礙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新品種的培育、土壤修復、水旱連作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黃璐琦院士說,他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調查時發現,整個中藥材的產業涵蓋了一、二、三產,具有資源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等特點。他認為,目前云南民族藥需要開展理論體系的研究,特別是種植開發、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同時云南民族藥資源開發利用必須構建中藥新資源創新平臺,對外來植物品種進行深度研發,資源調查、信息、樣品收集,開設藥用植物保護與利用培訓班。
與會其他院士認為,云南應盡快構建重樓、瑪卡等云藥標準體系構建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下一步可以將民族醫藥特色的民間醫療套餐服務、藥膳調理等融入休閑養生和綜合性養生中,形成獨具云南特色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
重視人才 完善人才保障
“提到生物醫藥大健康的發展,首先是人才,得人才得天下。”通過實地了解后,程京院士認為,由于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大型平臺缺乏,云南引進和培養人才難度增大,“希望云南積極對接,加強對中醫類學校支持力度,讓更多本土人才出自云南,留在云南。”
周濟院士表示,云南高校應該主動承擔生物醫藥人才培養的重任。“下一步,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將落戶云南事項提上日程,打造了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與作為中藥材資源大省、民族醫藥大省地位明顯不相適應的是,云南省高級中醫藥人才、民族醫藥人才還十分缺乏。張伯禮院士表示,云南要著力構筑留住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包括干事創業的環境、經濟待遇條件、配偶就業條件等。有了更多的人才配置才能更好助力云南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培養人才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人才問題同樣得到沈倍奮院士的關注,他認為,云南應該通過好的政策和措施,有針對性地引進高端人才,用好領軍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是最關鍵還是要有一批自己培養,留得下來,不會走掉的人才。
院士們還對云南的中藥材產業扶貧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黃璐琦院士對大理進行調研后說,目前,大理州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7萬畝,其中有23種中藥材每種種植面積超過200畝。中藥材種植成為大理州貧困縣產業脫貧的主要抓手。他認為,云南立體氣侯顯著,適宜多種中藥材的種植;中藥材產業發展可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要大力發揮中藥資源產業的生態效應,破解扶貧產業對生態保護造成壓力的難題。
朱有勇院士建議,中藥材的種植一定要講究質量,要因地制宜;可以把生物醫藥與扶貧結合起來。在云南往往最貧困的地方就是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把中藥放到這些地方種植,中藥材長勢好,還能帶動脫貧。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