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5/24 0:00:00 來源:
未知
5月24日訊 “全可利在國內是沒有獲批兒童適應癥的,但在患者沒有其他可替代性藥物的時候,很多醫生還是冒著風險在用,即所謂的‘標簽外應用’。 用了如果出問題就是醫生倒霉,但不用的話可能麻煩更大。”
近日,有觀點質疑,愛可泰隆(Actelion)醫藥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非法推廣未獲適應癥的藥品;故意隱瞞不報藥品不良反應事件;非法接觸病人,收集病人信息;以商業賄賂的方式使全可利進醫保目錄。
5月4日,問及上述觀點,愛可泰隆方面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時稱,“我們已經向公安局報案了,這是誣陷誹謗。”但對于全可利的兒童適應癥是否在中國或全球其他市場獲批、不良反應機制反饋通道、進入醫保談判目錄進程等問題,截至發稿,愛可泰隆方面未予回復。
愛可泰隆于1997年12月成立于瑞士,2000年在瑞士證券交易所IPO。創始團隊曾供職于羅氏,以罕見病藥物發家,特別是在肺動脈高壓領域有多款成熟產品占領市場。上述全可利即是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
2001年底上市的波生坦(Tracleer)是全球首個上市的肺動脈高壓藥物,Actelion由此開始盈利。Actelion在肺動脈高壓領域的產品還有馬昔替坦(Opsumit)、Selexipag(Uptravi)等。
2017年1月26日,強生宣布以300億美元收購Actelion,作為交易的一部分,收購后Actelion的研發部門將獨立成為新的上市公司,并將其股份作為紅利分發給Actelion股東,強生則將持有該公司16%的股份。
這筆交易完成后,強生將獲得Actelion旗下的Tracleer、Opsumit和Uptravi等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產品組合。根據2016年Actelion財報,上述三個藥物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0.2億、8.31億、2.45億瑞士法郎,總銷售額為24.12億瑞士法郎。
治療費用高昂
肺動脈高壓指肺動脈壓力升高超過一定界值的一種血流動力學和病理生理狀態,可導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并發癥或者綜合征,致殘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世界肺動脈高壓日的發起國西班牙將每年的5月5日定為肺動脈高壓日,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約有2500萬肺動脈高壓患者。
肺動脈高壓在我國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仍無確切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數據,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估計發病率在10~20人/百萬人。按照這個數據推算,以我國人口14億計算,預估發病人數約在14000~28000人之間。
質疑內容中所指愛可泰隆所生產的藥品全可利(波生坦片),是治療上述肺動脈高壓的“明星”靶向藥物,一是由于其療效顯著,適用于多類肺動脈高壓患者,是歐洲心臟病學會ESC 2015發布的肺動脈高壓治療指南中的推薦藥物之一;二是由于其昂貴的價格,此前每盒19980元,通常為患者一個月的使用量,被稱為“天價藥”。
2016年初,愛可泰隆宣布全可利主動降價80%,從19980元/盒降至3996元/盒(規格為125mg×56片/盒)。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既是為了應對波生坦2015年10月專利到期,其仿制藥已進入臨床試驗,也是為了進入醫保而所作出的調整。
陳靜瑜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將治療肺動脈高壓的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殊用藥報銷目錄,“肺動脈高壓目前尚無根治療法,但靶向藥物具有明顯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患者的壽命。但相關靶向藥物全部是進口藥,價格非常昂貴,且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普通患者家庭無力承擔。”
陳靜瑜認為,將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波生坦、安立生坦納入大病保險特殊用藥報銷目錄意義重大。在過去的10年中,國內相關患者未經治療3年生存率僅為39%,5年生存率只有21%。隨著針對肺動脈高壓的靶向藥物問世,患者治療后情況明顯改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別為92.1%和75.1%。
4月14日,人社部發布《2017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談判范圍》,總計44個品種被納入,其中包括愛可泰隆的波生坦片。在此之前,山東、沈陽、深圳等省市已將波生坦納入了當地大病保險特藥目錄。
兒童適應癥之辯
根據愛可泰隆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全可利(TRACLEERR)目前在全球超過60個市場上銷售,包括美國(2001年11月起),歐盟(2002年5月起)和日本(自2005年4月起)。
根據上述質疑內容,“對于未獲適應癥批準的產品的推廣在中國并全世界的法律上是不允許的,屬于非法行為。愛可泰隆公司的藥品全可利(波生坦片)在藥品說明書上雖然有寫明兒童使用劑量,但是該藥品并沒有在中國獲得兒科適應癥許可。”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證,全可利確實沒有在中國獲批兒童適應癥,但在歐洲已獲批使用。5月5日,記者聯系愛可泰隆方面,請求其出示歐盟官方批準的文件,截至發稿,未有回復。
2006年10月,中國食藥監總局批準全可利在中國大陸上市,投入肺動脈高壓的臨床使用,但至今尚未批準兒童適應癥。兒童用藥是指14歲(含)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在波生坦的中方藥物說明書中,明確其在兒童用藥方面“還沒有建立波生坦在兒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建議用于兒童”。
但據愛可泰隆的官網公布信息,“Tracleer的四分之一,可分散的32mg片劑配方已經在歐盟批準用于兒童。此外,Tracleer被批準用于治療1歲以上兒童的PAH。”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官方發布資料,在一份2015年面向大眾發布的針對Tracleer的藥品公共評估報告(EPAR)中,明確說明了Tracleer的用法、用量、風險及研究進展等方面。其中用量方面說明為:“成人應以62.5mg的劑量開始,每天兩次,持續四周,然后每天兩次增加至常規劑量125mg。在1歲及以上的PAH患兒中,推薦啟動和維持的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毫克,每天2次。”
愛可泰隆在2008年12月與中國慈善總會啟動了一項對低保家庭的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慈善援助項目,“其目的是使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有機會獲得全可利的有效治療,使已經在全可利治療中獲益而不能繼續負擔昂貴的治療費用的患者重新繼續獲得全可利的治療。申請患者必須符合項目要求的醫學標準和經濟標準才能獲得全可利藥品捐贈。”
根據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發布的內容顯示,“全可利慈善援助項目從成立之初援助14名患者到2010年擴大項目援助模式,2011年增加兒童適應癥,到2012年開展‘共付機制’,到2016年開始對于新用藥的患者只針對低保患者無償援助藥品。”
5月3日,全可利項目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這個項目截止到今年4月完結。每個階段的援助模式和對象不太一樣,但從項目審核的資料來看,我們資助過未成年患者。”
國內的兒童用藥普遍存在有“成人可以用但對于兒童沒有適應癥”的問題。
如2016年11月29日,羅氏制藥宣布, CFDA批準其治療關節炎的生物制劑雅美羅新增適應癥“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sJIA”),雅美羅由此成為中國首個上市獲批治療sJIA的生物制劑。兩年前雅美羅作為成年病人藥物進入中國時,兒科醫生曾在無奈的情況下,冒著風險給sJIA患兒使用過雅美羅。
“全可利在國內是沒有獲批兒童適應癥的,但在患者沒有其他可替代性藥物的時候,很多醫生還是冒著風險在用,即所謂的‘標簽外應用’,”一位心內科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其實是一個灰色地帶。因為國外已經在用了,用了如果出問題就是醫生倒霉,但不用的話可能麻煩更大。”
所謂“標簽外應用”是指將藥物用于未經批準的適應癥或未經批準的年齡組,劑量或給藥途徑,大多數標簽外使用的研究集中在處方藥上。“對于藥物的標簽外臨床使用國內外都有,但同時可能會導致健康風險和相應的法律責任,通常監管部門會禁止非標簽使用藥品的營銷,”上述醫生同時表示,“但全可利用于兒童一般不會比成人有更大的副作用,因為劑量很小。全可利上市多年,是一個安全性比較高的藥物,但醫生在給病人使用的時候應說明相應的風險。”
對于罕見病藥物的研發企業來說,由于患者數量較少,藥物盈利能力較低,但研發投入高昂,導致罕見病藥物的定價非常高。申請新的適應癥需要做新的臨床試驗,“肯定沒有新藥研發花費大,但涉及臨床二三期的試驗可能也需要幾個億的投入,”一位藥企研發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加上收集病人數據比較困難、獲批時間較久,醫生和病人在使用藥品能夠風險自擔的情況下,藥企是傾向于提供藥品進行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