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7/5 0:00:00 來源:
未知
退出鳳凰醫療混改的中信醫療正尋求借殼中信海直上市。
5月5日,華潤鳳凰醫療對外宣布,終止收購中信醫療旗下杭州醫院70%權益及惠州醫院60%權益。至此,歷時7個月的商討項目最終以“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為由被否,市場期待的“中華鳳凰”亦未能起飛。
中信醫療動向開始引發市場猜測,有業內人士研判其獨立上市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市場尚未關注到的是,中信醫療棄局華潤鳳凰消息擴散的前一天,其兄弟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海直)發布了一則“因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的公告。7月1日,連續停牌的中信海直對外明確其重大資產重組標的為中信醫療資產。
“中信醫療資產證券化是既定目標,無論是借道鳳凰醫療(港股)還是尋求中信海直重組(A股),都是想通過低成本的融資渠道謀求長遠發展。”深圳前海海森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許崇偉向健康界分析,中信醫療此番借殼上市能否成功,將受制多方因素,不確定性仍存。
資料顯示,中信醫療選擇的殼資源中信海直主營業務為通用航空飛行服務業務和通用航空維修業務,并非處于醫療行業。而且,受累于低迷的海上石油業務,中信海直近年來經營壓力頗大。
從健康界多方接觸的反饋來看,中信醫療此次資產證券化充滿變數的原因在于,二者的關聯關系、監管部門審核、資產注入選擇以及股東間的利益博弈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
時間追溯至一年前,中信醫療緊追華潤醫療入股鳳凰醫療的舉動,曾讓市場堅定對“紅頂商人與民營醫療聯姻”商業模式的期待。無論是華潤鳳凰聯合還是中信醫療的資產注入,其實都是資本與醫院管理公司的聯姻。不僅僅是資源和能力的互補結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結合使之有能力實現之前難以實現的商業模式。
彼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的時間節點,兩大央企主導的社會辦醫龍頭企業呼之欲出,社會辦醫似乎也將在公立醫療體系為主導的局面中創出一條新路,開創一個公平競爭、讓患者自由選擇、讓行業按市場規律辦事、讓醫保與商保購買服務的新平臺。
2016年10月28日,鳳凰醫療董事會宣布,鳳凰醫療及全資附屬公司益生永信(北京)商貿有限公司與中信醫療訂立買賣合同及股份認購協議,鳳凰醫療將以12.4億港元的總代價,收購中信醫療旗下惠州、杭州兩家醫院。
此次重大交易完成后,中信醫療將成為鳳凰醫療第二大股東,持股量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約9.15%(最大股東為華潤醫療,持股量占股份總數的32.43%)。
然而,既定規劃并非如想象般順利進展。在華潤醫療資產正常交割順理成章成為鳳凰醫療第一大股東,后者于2016年11月底宣布更名為華潤鳳凰醫療的同時,中信醫療入股一事生變。對此,華潤鳳凰醫療在2016年年報中的說法是,“收購惠州醫院及杭州醫院的若干監管審批流程遇到障礙,本公司及中信醫療正進行磋商,在充分考慮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尋求雙方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僅一周之后,華潤鳳凰醫療發布公告,宣布終止與中信醫療的重組。而此前一天,A股上市公司、中信醫療兄弟公司中信海直則公告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7月1日,中信海直首次明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資產為中信醫療100%權益。至此,中信醫療證券化之路前途未定,讓人期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