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對于人工智能具有強烈的潛在需求。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醫療“基礎+技術+應用”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已初步形成。新技術要想真正引起行業變革,不僅需要政策、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協同配合,還需要企業的探索和時間的積累。為了探求健康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和落地方案,2017年9月16日-17日,2017長江產業論壇(秋季)暨醫療健康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大會在武漢會議中心盛大開啟。
在本次大會上,經綸世紀醫療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余中先生,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智能醫學》為題,針對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幫助醫生提高疾病治愈率等方面的落地情況進行了講解,以下為動脈網整理的精彩演講內容:

經綸世紀醫療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 余中先生余中博士旅美留學、工作、硅谷創業二十余年,曾擔任美國 AT&T公司技術總監/網絡總體設計師,并在硅谷創辦兩家通信高科技公司。余中博士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電子工程博士,并擔任加州理工學院JPL(空氣推動實驗室)研究員。
余中博士目前還擔任:
國家衛計委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標準評估體系與保障專家委員會 專家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醫學物聯網及大數據發展專項基金 秘書長
國家開發銀行-國開金融綠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專家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
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現在已然成為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一。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區別于過去兩次人工智能大的發展浪潮。一方面,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各個行業之中,擁有大量的數據和應用場景。而過去兩次人工智能的浪潮,還僅限于特定的應用場景。
這一次人工智能,不僅在全球范圍實現了爆發,更是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因為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以及一系列創新技術的準備和市場需求,人工智能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下子緊密連接了起來,這就是新一代的人工智能。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同樣能產生革命性的變革。
智能醫學,一方面是智能,一方面是醫學。智能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兩個方面,它們倆可以并存,也可以合而為一。
疾病預測模型,通過大數據驗證以及預測未來。而人工智能則可以基于大數據、基于專家系統或者是物聯網、機器人交互等一系列更寬泛的技術。
目前我國在醫改、健康中國2030、發展健康醫療生態以及產業發展大的策略中,把智能醫學定義成兩個方面:一是防大病,一個是管慢病,它們并非醫學的全部,但卻是目前醫學的重點。
大數據、人工智能能幫助醫生提高疾病治愈率
在防和管的過程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當如何產生功效,如何融入應用場景?
以醫學問題的解決范式為例,醫學影像在醫院體系中幫助醫生檢測、診斷、評估,最終都可以定義成醫學問題,基于醫學問題,企業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做數據清洗、標注。
在此基礎上,從醫院還是客戶那里采集后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機器學習的驗證模型,最后確定模型,形成閉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范式。
經綸世紀在過去幾年中幫助很多醫學專家清洗數據、建立規范、解決問題。雙方形成了一套固定且穩定的合作模式。
雙方共同設計,把相應的數據采集后整理,通過機器學習、預測模型,經綸世紀可以把醫生想要解決的問題往前推動。
以甲亢為例,甲亢是一種常見疾病,同位素點131是它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有效率基本為100%。但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同位素點131的劑量使用究竟多少合適?
如果劑量沒有用對,患者的甲亢消失之后會產生副作用甲減,一旦患者得了甲減,就要終身服藥。
很多專家一輩子也不知道準確的劑量應該是多少,因為劑量是完全個性化的東西。其中的相關性大家也并不清楚。
目前,國內最好的專家用同位素做甲亢治療,成功的有效率(甲亢治愈,但未成甲減)約為70%。
經綸世紀可以與專家合作,利用機器學習,分析治療過程中從開始檢測、診斷、到最后的治療的數據,能夠讓70%的治愈率變為75%、甚至于80%。
這個范式有兩個要求,一是得有數據,而且是醫學和計算機專家共同設計的數據。
二是范式服務。從醫學服務的角度來講,數據驅動服務,服務驅動決策,數據驅動決策,決策引導服務,而后服務過程中產生新的數據,最終形成閉環。
人工智能在基層醫療與養老的落地
PCIC是經綸世紀與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國家財政部、衛計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開展的研究項目。
該研究主要是應對中國老齡化,應對慢病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問題。
PCIC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模式,建立從基層到中心的疾病診療基層的基本診療、公共衛生到中心轉變的診療。我國大力推動的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都是基于PCIC以人為本的思想。
以經綸世紀的甲狀腺探索為例,甲狀腺疾病和肺癌、肝癌腫瘤不一樣,它的存活率很高,如果跟蹤、預后各方面做得較好,存活率會很高。但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非常高,也是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因此,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險有很大一部分針對的是甲狀腺。
作為保險公司來說,當然不希望把甲狀腺作為重大疾病,但政府不同意。所以,保險公司只能另辟蹊徑,資助了一系列針對甲狀腺疾病的研究。
經綸世紀與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全國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合作,進行甲狀腺的結節篩查和風險評估,建立標準數據模板,進而開展數據分析。
甲狀腺檢測目前最好的檢測方式是甲狀腺超聲,用超聲數據分析,之后建立模板,實現全國甲狀腺的跟蹤管理服務。
目前,該項目有幾十家醫院,經綸世紀聯合保險公司、大型醫療企業,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網絡,進行甲狀腺疾病的篩查。
經綸世紀還開發了一款甲狀腺術后智能管理系統,這套系統是和中國臨床腫瘤協會聯合研發,針對甲狀腺疾病手術以后各種不同的分期、分形,按照臨床指南進行分類,最后形成專家系統。
該系統可以像一名心理醫生一樣,管理患者的疾病。相當于。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在大醫院做完手術和檢查,就可以回到家中,下載一個APP,做完檢測以后把數據傳到APP中,主治醫生通過甲狀腺術后智能管理系統,從而給予患者建議、評估。
這就相當于給專科醫生提供一個智能助手,智能助手能夠給予患者全面的跟蹤管理。
另外,經綸世紀還建立了一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服務項目。
糖尿病的知曉率非常低,很多人是在進行了糖尿病眼底病篩查時發現有糖尿病。而眼底篩查是一種非常經濟、方便的做法,利用它可以大范圍提高糖尿病的知曉率。
現階段,醫生從服務對患者進行篩查、判定、跟蹤、隨訪,有的是從體檢中心,有的是從基層醫院和各醫院的科室聯動。而經綸世紀開發的人工智能產品,能在這個場景中起到智能決策的作用。
未來,經綸世紀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全科醫生智能助手機器人。經綸世紀與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簽訂了全科醫生智能機器人的部署計劃。
二是通過經綸世紀的大數據疾病專家系統、模型,驅動全科醫生智能助手機器人的應用。
全科醫生智能助手機器人作為社區衛生中心全科醫生的智能助手,能夠幫助基層醫生進行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慢病的管理、跟蹤,家庭醫生的簽約,以及簽約后患者需要的服務包。
通過全科醫生智能助手機器人,能夠形成家庭醫生、分級診療、疾病的預防、保健、康復一體化的服務。從而讓全科醫生順利完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在居家養老方面,經綸世紀也已經在三家養老院進行了試點。全科醫生智能助手機器人,能夠完成老年人的生命體征檢測、健康預警、健康問診、健康分析評估等。
未來,經綸世紀將利用人、機器人、設備、云平臺等全方位的交互服務,最終形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醫療服務閉環。
責任編輯: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