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1/1 0:00:00 來源:
未知
日前,一場關于腫瘤精準免疫診療的萬人計劃在京發布。該計劃通過基因檢測對腫瘤患者的腫瘤特征和免疫狀態進行精準分類,同時首次提出與臨床表型及藥物療效隨訪數據相結合,實現技術轉化,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

譽衡基因CTO趙國棟博士對萬人腫瘤免疫方舟計劃進行全方位解讀
基因檢測正在走進大眾視野。但在腫瘤領域,基因檢測還只停留在基因數據層面,難以滿足腫瘤精準免疫診療的需求。譽衡基因CTO趙國棟博士在采訪中講到:“目前市面上的多數基因檢測公司只能從基因層面去切入腫瘤免疫市場,我們認為只有基因數據是不夠的。沒有臨床表型和用藥的數據,這些基因數據的信息量幾乎是零。”

濟南軍區總醫院副院長王寶成教授主題分享
10月27日下午,譽衡基因主辦的“萬人腫瘤免疫方舟計劃”正式發布,提出了該領域的新思路和新探索。該計劃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濟南軍區總醫院副院長王寶成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方舟計劃涉及到的檢測技術和檢測指標,恰恰符合目前臨床抗腫瘤免疫治療的需求。如何把可能在免疫治療當中獲益的患者篩選出來,是我們的瓶頸,這個計劃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發布會上,譽衡基因還與譽衡生物簽署腫瘤免疫藥物PD-1抗體臨床試驗及伴隨診斷產品開發戰略合作協議、與零氪科技簽署腫瘤免疫大數據平臺共建戰略合作協議。
首次提出基因檢測與大數據連通,無疑是方舟計劃的一個亮點。趙國棟接受采訪時表示:“譽衡基因和中國最大的腫瘤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Linkdoc)達成合作,雙方分別從基因數據和臨床隨訪數據入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患者基因型數據和臨床用藥表型數據,從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免疫治療’大數據’。”
推動臨床轉化,使患者受益,是該計劃的最終目的。趙國棟說:“方舟計劃是從“萬人”和“免疫”兩個維度做起,首先從一些小癌種開始,再到目前中國發病率高的癌種,達到萬人的維度。同時,通過數據的積累,配合生物藥公司和大數據公司進行數據的挖掘和建立,從而使醫院醫生和患者能夠得到應用”。
王寶成教授很看好方舟計劃的前景:“現在是剛剛開始,已經有了600多個基因和多種技術綜合的伴隨診斷。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臨床和相關技術研究者一道共同努力,使檢測更加貼近臨床的需要。”
責任編輯:曹靜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