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2/14 0:00:00 來源:
未知
又到年底,部分地方又出現“醫保報銷忙”現象。一些村民擔心自己的新農合(醫保)門診費用來年作廢,紛紛到鄉鎮衛生院開藥,而醫生給村民開具的要么是中藥飲片,要么就是中成藥。這種診療模式,不僅讓醫保功效大打折扣,更讓中醫藥行業莫名“受傷”。
據筆者調查,2017年版藥品目錄中,中成藥部分共收載藥品1238個(含民族藥88個),占比達到49%,所占份額接近一半,這將誘使中成藥走上銷售快車道,迎來發展商機。醫保制度實行優勝劣退機制是一種好現象,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70%的中成藥由綜合醫院的西醫醫師開出,臨床不合理使用率最高達四成。若中成藥進醫保后,臨床出現大范圍的濫用中成藥情況,反而將阻礙中成藥的發展。
那么,中成藥進醫保由誰來掌管使用可不越限?醫保藥品的銷售大多通過臨床醫生開給病人,但很大比例的臨床醫生對中成藥運用處在對癥治療階段,并非按照中醫理論辨證論治使用。這對醫保制度本意、中藥事業、病人等都是一種越軌行為,存在一定風險。中成藥一旦脫離中醫理論去運用,會讓其療效大打折扣,從而導致整個中藥產業價格出現紊亂。該由誰來掌管這把中藥飲片、中成藥“使用槍”才符合中醫藥規律,是值得深層次探討的問題。
醫保定點藥店的中成藥銷售由誰把關?有報道稱,國內藥品銷售的渠道約80%通過醫院銷售,20%通過藥店,隨著醫保實行藥店全覆蓋,藥店中中成藥品種正在成為參保人認為“安全、無副作用”的一類藥品,有很大比例的參保人樂意用醫保金購買中成藥回去“調理身體”。這種行為同樣加劇中成藥濫用、浪費中藥飲片等,或導致中藥價格不當上漲。因此,藥店醫保銷售行為同樣不可低估其“不良反應”。
中成藥、中藥飲片價格由市場決定,還是由政府主導?若由市場決定,或能有效避免這種“企業虧損無法生產”困境,但容易導致中醫藥價格“高不可攀”,損害病人利益;若由政府主導,容易引起中成藥、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出現“不良反應”,總是叫苦“無法生產”。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中藥飲片、中成藥原料價格不像化學藥品原料易于控制價格。
總之,醫保不能讓中成藥、中藥飲片銷售“越限”,否則受傷的不僅是購藥者。實際上,中成藥、中藥飲片是中醫藥的一個部分,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正確運用,才能發揮更好療效。反之,不僅會給患者健康埋下隱患,也讓中醫藥事業發展“走向迷宮”。而中成藥在醫保中“價格過低,虧本生產”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既不能讓企業“餓肚子生產”,也不能鼓勵企業“吃飽了干叫苦”。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