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2/26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兩年醫藥健康領域的投資項目價格在上漲,但會發展到優勝劣汰的良性階段,然后頭部更加集中。
Q:E藥經理人
A: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羅飛
Q:今年相較于往年來說,中國的醫藥產業投資市場,有沒有一些變化,呈現出什么特點?變化體現在哪里?
A:更加嚴格和國際化的國家評審政策,為國內醫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的投資帶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第一,投資者對技術水準的關注不僅僅局限在國內范圍,還會關注國際技術水準;第二,在醫療服務上更關注基層服務,國家在醫療健康的支持方面在加大和強調基層,分級診療其實都是在基層提供服務。
Q:投資機構在具體的細分領域關注的重點有什么區別和變化嗎?
A:首先,投資機構更加專注于已有的領域。這些領域由于市場政策的推動在擴大,同時,無論是市場的競爭還是技術的競爭都在加強,因此投資者會進一步加強關注。第二,在已有的領域中已經開始出現優勝劣汰的現象。例如,在基因檢測領域,今年對業內帶來最大影響的是華大基因和貝瑞和康的上市。該領域已開始出現頭部企業的優勢,未來可能會逐漸優勝劣汰,優者優勢會更強,相對落后的劣勢會加大。
Q:像華大基因與貝瑞和康這類基因測序的企業成功之后,對于同類其他企業來講會有什么影響?
A:華大和貝瑞更多的是集中在基因檢測的第一個,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個應用領域,即產前篩查,因為已經出現了頭部效應,所以對于其他做產前篩查的公司來講市場機會比較小。但是,在腫瘤、腸道微生物等其他應用領域,技術和市場新一輪的競爭加劇。在某領域里面又出現細分的競爭,例如華大、貝瑞在新生兒、產前篩查、腫瘤篩查、包括伴隨健康人群的診斷等方面都可能獲得更大的預期。今年,illumina也組建了一家做腫瘤篩查的企業,這反映了基因檢測領域的競賽者都在搶下一個賽道。
Q:今年的投資項目在交易金額和數量上,呈現怎樣的形勢?
A:頭部項目獲得投資的機構數量更加集中。一是金額更大,二是參與的投資機構數量在增加。投資機構加重儲備,更加強化頭部效益。這也反映出,在生命健康、醫藥領域,頭部效益會是一個常態。但是今年比較突出的特征是政策引導更加明確,在向國際水準看齊,第二是比較關注細分領域。整體上,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熱情比較高,可以說超過了2016年。今年的A股市場,大健康領域IPO的數量也應該是最多的。
Q:回顧過去一年的投資情況,你覺得用哪個關鍵詞來形容比較貼切?
A:醫療投資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原因有三點:一是出現更多新的有效需求,像基層醫療的政府投入和慢病管理需求等;二是國家新的評審政策,使行業的游戲規則都發生了變化;第三,更多新藥的出現。
在政策方面,比較關注的一點是中國加入ICH,這讓中國醫藥、醫療器械的創新標準一下就提高了。另外關注的變化是新藥、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否實現全球同步創新,這是一個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新挑戰。創新藥品審批設置綠色通道,接受海外的一些數據,這就是一種機會,而同時也受到來自大型跨國藥企帶來的競爭挑戰。
現在講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方面,重要的是能將中國的臨床、國際技術和公益三者結合起來的創新能力。百濟神州、萬春、再鼎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讓我們也看到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的新藥和創新能力的接受度在提高。
Q:這種新趨勢以及這些案例對于投資機構的決策產生了哪些影響?
A:以前,投資機構看醫藥或醫療器械領域項目時,在技術方面可能僅僅在國內進行比較。而現在,中國加入了ICH,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投資機構會同時與國內和國際相關的技術創新做比較。
Q:過去一年在醫藥健康行業,投資者最關注或期待的領域是什么?
A:主要是三個領域。首先,基因測序在腫瘤治療和新生兒優生的臨床應用。第二個是創新藥物。第三是分級診療、基層醫療里帶來的機會,例如人工智能在影像方面的應用,滿足分級診療的部分需求。
Q:關于人工智能在未來醫療服務或者醫藥服務中的應用,你認為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機會和前景如何?
A: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好的。在中國,醫生和患者的比例相較于發達國家是低的,而醫生診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人工智能能夠幫助醫生先處理一些關鍵數據,醫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診療,提高了效率。另外,人工智能可以滿足醫院控費和慢性病管理的需求。
但在中國,人工智能的應用還面臨三個挑戰:第一,人工智能是基于學習能力運用的,需要充分多的數據,而當前存在數據孤島還無法打破和數據無法共享的問題還未解決;第二,付費方無法明確,以人工智能在醫療影像應用為例,需求肯定有,但醫生不可能為此付費,如果由患者付費,由于該項目在醫療和社保體系之外,受醫院限制,形成不了規模;第三,在醫療健康領域做人工智能服務的人才緊缺。
Q:松禾資本現在在人工智能應用有哪些投資布局?在醫療健康或是生物醫藥領域有新案例嗎?
A:我們投資了一家用數據挖掘的方式來幫助再核算美國診療付費的公司。美國的醫療機構有專門的核算師,類似于會計師,這家公司的技術是幫助核算師做數據處理,檢查收費是否合理和有錯漏。
在醫療健康和生物醫藥領域,今年我們投資了7~8個項目,主要是分子檢測、臨床檢測、醫療數據和創新藥領域。我們主要是投兩個階段,一個是早期,一個是投相對成熟或在業界有較長時間積累的。
2017年,我們投了兩個小分子創新藥物,公司的設立時間都有6年以上,產品還在做臨床。臨床檢測的項目我們兩個階段都投,2017年投了兩家做臨床檢測的企業,明年可以申報。每個項目平均投資約1000萬美元。
Q:近兩年以來,國內的項目標的價格上漲的幅度很大,讓大家覺得價格偏高,從松禾資本投的這些項目的價格分析,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A:價格高其實就是頭部效應顯現出來了。醫療健康尤其是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的發展需要很長的積累時間,能夠達到國家科技進步獎水平的項目也是相對少的,創新藥能夠拿到“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重大專項也比較少。正因為達到這些水平的投資標的相對少,需要積累的時間又長,領先優勢越來越明顯,就出現了頭部效應。頭部效應帶來的結果就是不斷提高的估值,吸引到的投資機構也比較多。我覺得這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創新藥、創新器械領域,在行業領先的同時有比較長時間的積累,再加上擁有優秀的團隊,這樣的項目是可以被挑選或投資的標的,而實際上這些項目數量比較小。
在中國加入ICH之后,對醫藥創新器械企業的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綜合能力越強,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都會出現頭部效應。總體上,近兩年醫藥健康領域的投資項目價格在上漲,但會發展到優勝劣汰的良性階段,然后頭部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