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2/29 0:00:00 來源:
未知
2017年是醫改關鍵的一年,政策頻出:僅國家級發布的醫改相關政策文件就已超300余份,主要涉及醫藥、醫療、醫保和流通四大塊。每項政策都對醫藥行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受醫改相關政策及醫保“控費”的影響,2017年處方藥市場依然呈增速下滑的趨勢。根據中康CMH研究數據分析,目前預測2017年處方藥的主要渠道還會是醫院渠道,但是院外終端用藥的增長率會高于院內用藥。依據醫藥分業的大趨勢,再結合院內藥品銷售零加成、嚴控藥占比、醫保整體控費等政策,筆者預判2018年處方藥整體的銷售增幅不會高于2017年增幅。
2018年處方藥細分品類市場趨勢
從處方藥細分品類來分析,2018年會有以下五大市場趨勢需要關注。
第一,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劑類用藥會繼續增長。受相關患者治療剛性需求影響(此類疾病很多存在無藥可治的狀況)以及創新藥相關鼓勵政策的影響,2018年這方面的創新藥上市會進一步加速。這類處方藥以往的增長率就比較高,再加上供給側滿足(新品)和患者需求釋放(有藥可用),預計2018年的增幅會大于2017年。還有一個政策因素值得注意,即大病醫保的覆蓋廣度和深度會進一步加大。預計對于這類藥品的各種類型各種層級的醫保準入談判也會加速。
第二,消化系統及代謝類處方藥會繼續保持增長,尤其是與慢病管理相關的糖尿病治療用藥、消化系統用藥等。這個趨勢可以從“分級診療、醫聯體、三保合一”等政策分析預判。同時,慢病患者的用藥處方將會更加便捷,如逐步形成慢病長處方機制、慢病電子處方共享區域平臺、遠程醫療平臺、藥店渠道逐步放開這類藥品的醫保統籌賬戶報銷等,這些舉措都會促進這類藥品的剛性需求得到釋放和滿足。另外還有一個趨勢加碼此品類的增長,即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和慢病的逐年高發。
第三,神經系統藥物的增長不容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面對的各種壓力紛涌而至,精神類疾病也越來越多,預計2018年的神經系統藥物增長會比較突出。加之國家對各類精神疾病的關注和投入,也會帶來用藥量的增長。
第四,心血管系統藥物會繼續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是處方藥中除抗感染藥物外占比最大的品類。受老齡化、醫保覆蓋擴大、分級診療實施、慢病管理加強等影響,此類藥物在2018年還將保持較高占比。由于基數大,心血管系統藥物2018年的銷售額不容小覷。
第五,其他品類的處方藥物。全身性抗感染藥物,其增幅由于“限抗”等舉措,可能會是負數,但是其基數和市場份額占比還是會比較大。此外,血液及造血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肌肉-骨骼系統用藥、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類藥物等等,雖然占比相對較小,但是增幅值得關注。
其實還可以細化到疾病種類或具體各類型疾病的患者數據,來分析處方藥市場趨勢,會更加合理與科學;這也是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析的差異所在。
在筆者看來,預計2018年處方藥的增長趨勢會持續,增幅也會繼續高于非處方藥的增長。
2018年藥店處方藥銷售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處方藥銷售占比在渠道之間會發生轉移,雖然醫院渠道還是主渠道,但約20%的份額會從醫院渠道轉移到基層醫院和藥品零售終端。藥店渠道處方藥的增長趨勢會伴隨著醫藥分業和處方外流舉措的不斷推出而日益明顯,絕對值得關注。
2018年的藥店處方藥銷售,會有以下幾個市場趨勢變化,而且將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一,處方藥的增幅會繼續高于非處方藥的增長,尤其是抗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和慢病治療用藥。在零售市場中,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有可能相當,甚至處方藥會首次超過非處方藥的市場份額。增幅方面,處方藥會延續2015年以來的趨勢,依然高于非處方藥的增長。其中,生物藥會增速最快,化學藥增速會快于中成藥。在化學藥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以及代謝類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病治療用藥尤其需要關注。
第二,藥店處方藥銷售的專業化要求會越來越高,提升專業化程度的各種模式會進一步發展。尤其會聚焦在慢病管理(健康檔案和大數據)、DTC/DTP專業藥房服務模式、MTM處方藥零售服務模式(藥物治療管理,其核心要素包括:藥物治療回顧、個人藥物記錄、藥物相關活動計劃、干預和/或提出參考意見以及文檔記錄和隨訪)等。這些專業化服務模式,順應醫改政策,真正滿足醫院、患者、藥企等相關多方的需求。然而,專業化要成為核心競爭力,需要體現在藥店的倉儲能力、質量保障體系、物流配送能力等硬件方面,更需要體現在專業藥事服務能力、健康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提供等軟實力方面。
第三,專業、合規、標準建設會加快,外延技術和互聯網手段會進一步運用,大數據和處方共享模式會層出不窮。國家將實行藥店的分類分級管理,成為三類3A級藥店將是承接醫院外流處方、做DTC/DTP模式、做MTM服務模式藥店的基礎條件。因此,零售藥店應提前研究國家關于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要求和標準,提前做好專業化能力提升。互聯網聚焦構建“處方來源+遠程審方”第三方平臺,也會成為一種趨勢,這是目前解決藥店處方來源的一個路徑,可關注廣西梧州的模式。另外,要持續關注各類慢病管理,重塑藥店處方藥銷售的核心價值。
第四,與基層醫療的聯動和融合。分級診療的全面落地實施,會將大量的慢病和常見病患者從大醫院分流,而轉向基層。如果能和區域性基層醫療在藥物服務方面進行聯動和融合,藥店的處方來源將會相對穩定和可靠。像北京市場取消基層醫療的藥房,引導到零售藥房實現藥品的銷售、使用及后續專業服務,這也會是一種趨勢。
總得來說,對于2018年的藥店處方藥銷售會有以下五個關鍵詞需要行業認真對待:增長、專業、合規、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