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1/9 0:00:00 來源:
未知
出了件奇怪的事。
▍醫院只用進口藥
近日,行業流傳一張某醫院 “處方購藥申請表”的圖片。信息顯示,有醫生發起的處方購藥使用申請流程,被藥劑科評估退回。退回原因:建議使用進口藥品,因該進口藥品不占藥占比。如圖:
進口藥享受“超國民待遇”,似乎又增加一個鐵證。其實事出有因。
▍事出有因,衛計委有規定
在2016年5月20日,國家衛計委曾發布《關于公布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的通知》。公布了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鹽酸埃克替尼、吉非替尼三個藥品的談判結果。
同時各地在2016—2017年的采購周期內,不再另行組織談判議價。鼓勵優先采購和使用談判藥品。
▍4省開綠燈
隨后,首先重慶市衛計委在2017年4月19日發布《關于不將國家談判藥品納入藥占比統計的通知》。計劃在2016-2017年藥品采購周期內,各醫療機構統計、填報藥占比指標時不計算此3個藥品。
2017年4月,人社部又有36個藥品談判成功后, 11月15日,安徽省衛計委發布《關于加強藥品采購使用管理的通知》表示:國家談判藥品不納入藥占比。另外,廣東、浙江等地,也有類似的規定。
雙方談判,這些藥品降價,政策給予優先使用的承諾;患者費用降低、藥品銷量有突破,最后達成協議皆大歡喜。這沒什么不妥,于情于理也說得通。
▍過了一致性評價,國家也鼓勵優先使用
直到2017年的最后幾天,事情有了變化。
2017年12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發布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的公告(第一批)(2017年第173號)》,有17個品規,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
巧合的是,這里面就有國家衛計委3個談判藥品中的2個。
對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在2016年03月05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中說的也很明確:在醫保支付方面予以適當支持,醫療機構應優先采購并在臨床中優先選用。
▍沖突了,怎么辦?
如果根據國務院的鼓勵政策,兩個國產藥品都通過了一致性評價,醫院再優先使用進口的產品,顯然跟政策也有沖突了。
道理很簡單,過了一致性評價,說明兩者的效果一樣,同時政策都鼓勵臨床優先使用。此時再以藥占比為抓手,區別對待,藥企做一致性評價的付出,不免受打擊。
不過,還是應該注意到,國家藥品談判的時間在前,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后,這個時間差,使政策在實際執行中,確有一些沖突之處。
2018年起,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會越來越多。隨著新形勢的出現,相信,這些政策落地的細節問題,一定會有妥善的解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