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1/17 0:00:00 來源:
未知
帕金森疾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會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很大壓力。從全球對老齡化社會的研究來看,人群中帕金森疾病患病率逐年遞增,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同時,帕金森疾病的治療也是當前國際生命健康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本文中,小編對近期帕金森疾病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盤點,分享給大家!
【1】Neurology:血液中的咖啡因水平或能有效幫助診斷帕金森疾病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488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u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順天堂大學(Juntendo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檢測機體血液中咖啡因的水平或能作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診斷帕金森疾病。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未患帕金森的正常人群而言,帕金森疾病患者的血液中咖啡因的水平會明顯下降,盡管患者攝入較高水平的咖啡因亦是如此。
研究者Shinji Saiki醫學博士表示,此前研究中我們發現咖啡因和個體患帕金森疾病風險降低存在一定關聯,但具體我們并不清楚帕金森疾病患者機體中的咖啡因到底是如何進行代謝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研究的患者都處于疾病嚴重階段,這些患者血液中的咖啡因水平較低,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咖啡因水平的降低或許開始于疾病早期階段。
【2】當前的帕金森疾病療法似乎并沒有那么有效
新聞閱讀:Parkinson"s treatment could be more effective, student finds
近日,來自賓漢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前治療帕金森疾病的療法或許并沒有那么有效。研究者Lakshmi Hareendran是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們的研究小組主要調查帕金森疾病的藥物療法的治療效果到底如何。
帕金森疾病是因大腦中化合物多巴胺的缺少引發的一種神經變性疾病,多巴胺回路主要涉及運動動作,而這其中包括了大腦中名為D1和D2的兩個受體,L-DOPA是當前治療帕金森疾病的療法,其能夠扮演上述兩種受體來在大腦中釋放和補充多巴胺的水平。研究者Hareendran和其同事通過研究給出了相應證據表明,刺激D2受體或能產生一定的認知缺陷,這也就說明,L-DOPA似乎并不是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最佳療法。
【3】PLoS ONE:為何鍛煉能夠有效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
doi: 10.1371/journal.pone.0190160.eCollection 2017
此前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跑步機上進行劇烈運動或能有效減緩患者的帕金森疾病進展,但具體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Anschutz Medical Campus)的研究人員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對于進行性的年齡相關的帕金森小鼠模型而言,在轉輪上鍛煉或能有效阻斷大腦細胞中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研究者表示,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被認為在和帕金森疾病相關的腦細胞死亡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研究中的小鼠同人類一樣,其也會在中年時開始表現出帕金森疾病癥狀,當小鼠12個月時,研究人員就將轉輪置于小鼠籠中讓其鍛煉。
【4】Ann Neurol:帕金森癥患者大腦病變新機制
DOI:10.1002/ana.25099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癥患者腦干細胞的線粒體DNA存在更多突變,這會導致該區域細胞死亡數量的增高。
來自Newcastle大學與Sussex大學的研究者們還發現存活的腦干細胞其線粒體擁有更多的DNA拷貝。這一發現進一步揭示了帕金森病的發病機理,并且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研究者們稱他們的發現相比此前對其它類型腦細胞的研究都要新穎。來自Newcastle 大學的遺傳學家Joanna Elson 博士稱:“我們的研究對于深入理解這一疾病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通過對這一特殊類型細胞進行深入分析,我們能夠最終找到帕金森癥患者的治療方案”。
【5】ChemBioChe:治療絳蟲感染的傳統藥物滅絳靈或有望徹底治療帕金森疾病
DOI:10.1002/cbic.201700500
近日,來自卡迪夫大學和鄧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發現,一種用于治療絳蟲感染的藥物分子或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hemBioChem上。
帕金森疾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的長期退行性疾病,目前在英國每500名個體中就有1人會受到帕金森疾病的影響,據估計目前英國大約有127000名帕金森疾病患者。過去10年里,科學家們通過深入鉆研試圖開發治療這種頑疾的療法,研究人員一直主要集中于對人類機體中名為PINK1的蛋白進行研究,該蛋白的功能失常是誘發帕金森疾病的主要原因。
多項研究都發現,增強PINK1蛋白功能的藥物或許能有效減緩神經變性的發生,同時減緩甚至治療帕金森疾病;基于前期的研究結果,本文中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發現,一種用于治療絳蟲感染的傳統藥物氯硝柳胺(滅絳靈)或許能夠有效激活PINK1的表達,進而治療帕金森疾病。
【6】PNAS:治療帕金森癥的潛在療法
DOI:10.1073/pnas.1711926115
最近發表在《PNAS》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帕金森癥的內在機制之一,文章表明一類叫做Tacrolimus的藥物能夠靶向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一列類毒性蛋白,進而可以開發新型的療法。
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是來自西北大學神經學系的助理教授Gabriela Caraveo Piso。
帕金森癥是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標志是大腦負責多巴胺分泌的神經元的喪失。目前該疾病沒有治愈的方法,而現有的治療手段僅僅能夠控制疾病癥狀,例如震顫、運動能力下降以及平衡感喪失等。
【7】The Lancet Neurol:失眠注意了!或許就是帕金森疾病的前兆!
DOI:10.1016/S1474-4422(17)30173-4
失眠或許是大腦相關疾病的早期征兆;近日,來自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患者進行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深入研究了參與患者大腦免疫系統的細胞及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的相關行為,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 Neurology上。
研究發現,遭受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未來或許有患帕金森疾病或癡呆癥的風險,因為這些患者大腦中缺少多巴胺,由于產生多巴胺的大腦細胞停止工作所以會引發帕金森疾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主要特征就是患者的睡眠會出現干擾,他們會經常做夢;在睡眠過程中健康人群都會非常放松,而遭受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在睡眠過程中會不斷出現異常行為,比如打、踢等。
研究者Morten Gersel Stokholm教授表示,這些患者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區域往往都會表現出炎癥;此前我們并未在帕金森疾病風險患者大腦中發現炎癥形式,這項研究中我們取得了新的發現,相關研究結果將能幫助我們確定哪些睡眠障礙的患者后期可能患上帕金森疾病;同時還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藥物減緩或阻斷帕金森疾病的發生。
【8】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帕金森病的關鍵組分的毒性產生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n616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觀察到與帕金森病相關的毒性蛋白聚集物如何破壞健康的神經元的細胞膜,導致它們的細胞壁出現缺陷,最終導致一系列誘導神經元死亡的事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2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membrane disruption and cellular toxicity by α-synuclein oligomers”。論文通信作者為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Alfonso De Simone博士和劍橋大學的Christopher Dobson教授。
這項研究探究了所謂的毒性寡聚物,即當單個蛋白錯誤折疊并聚集在一起時出現的蛋白分子聚集物。就帕金森病而言,所涉及的蛋白是α突觸核蛋白(alpha synuclein)。當α突觸核蛋白發揮正常功能時,它在大腦內的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些蛋白聚集物的形成和擴散被認為導致這種漸進性疾病的分子機制中的一個關鍵組分。理解它們如何進入和破壞細胞為開發新的更加有效的藥物提供了機會。但是迄今為止,研究它們如何破壞腦細胞是比較困難的,這是因為它們通常是不穩定的。在形成后不久,它們要么土崩瓦解,要么組裝成更大的對單個細胞破壞較小的結構。
【9】Neurology:改變飲食結構或許能夠延長帕金森癥患者的壽命
新聞閱讀:Changes in diet may improve life expectancy in Parkinson"s patients
最近,來自Aberdeen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帕金森癥患者體重減輕會導致其壽命的縮短,癡呆癥發病風險的上升以及看護需求的上升。
這項由Angus Macleod博士領導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癥患者在接受高卡路里飲食之后,會顯著延長其壽命,降低癡呆癥的發病風險以及降低接受看護的需求程度。
這項研究發表在《Neurology》雜志上,囊括了275名帕金森癥患者以及具有潛在發病風險的志愿者。通過對患者的體重以及疾病的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研究者們發現體重的減輕往往出現在發病的早期,進一步的研究則發現這種體重減輕的現象伴隨著上述癥狀的惡化,包括更加需要別人的照看、癡呆程度上升以及死亡等等。
【10】Nat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
doi:10.1038/s41467-017-01103-4
近日,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帕金森疾病蛋白質LRRK2的關鍵作用機制,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了蛋白質LRRK2的二聚化和引發帕金森疾病突變之間的直接關聯,這項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后期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目前全球大約有400萬人飽受帕金森疾病的折磨,而且未來這一數字還有望繼續飆升,引發該疾病的最頻繁的遺傳原因就是負責編碼產生蛋白質LRRK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蛋白質LRRK2包括了兩種酶:一種激酶和一種GTP酶(GTPase),由于這種激酶是引發神經問題的根源,因此目前在臨床上研究人員已經對相關的激酶抑制劑進行了檢測,然而這種抑制劑最終會引發患者肺部和腎臟出現問題,從而就使得科學家們不得不另辟蹊徑。
研究者Wim Versees教授等人通過研究成功解析了LRRK2復合體的特殊結構,我們都知道,在蛋白質的二聚體或雙態中,蛋白質的激酶部分常常處于活性狀態,而二聚體也就意味著兩個相同的蛋白會結合在一起;以這些信息為研究起點,研究人員調查了上述結合作用是如何建立的,隨后研究人員在特定的細菌中觀察相似蛋白質的結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