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1/22 0:00:00 來源:
未知
醫藥行業的市值如果按照地域來劃分會發生什么?企業數量和市值排名靠前的均為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活躍的“北上深”這樣的城市。這些城市不僅擁有較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整個產業生態體系也發揮了較強的支撐作用,能夠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像連云港、泰州、普寧、漳州、東阿這樣的體量較小的城市,憑借一兩只頭雁,既是當地的主要納稅企業,也支撐起地方經濟生態體系。
又到一年發榜時。近日,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其中,42家醫藥類企業名列其中。
E藥經理人通過梳理近300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注冊所在地,發現江蘇連云港不僅有恒瑞(市值1943億)、正大天晴(系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生物制藥(市值859億)的主要資產)、康緣藥業(市值82億)等等,還有尚未上市的大鱷江蘇豪森等等,超越“北上深”,是整個市值版圖中的隱形冠軍。
排在首位的,仍然是恒瑞醫藥當仁不讓,以1943億元的總市值收官2017年股市,相較于2016年,恒瑞醫藥的市值在一年時間里翻了將近一番,同比增長達到81.92%。而市值攀升速度最快的冠軍,不是恒瑞,而花落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濟神州,以318.24%的增幅、291億人民幣的市值傲立群首。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下同
1
三大梯隊已劃分明確
如果按市值來進行劃分,中國醫藥企業的三個梯隊已經基本明確。
第一梯隊,即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以恒瑞醫藥為首,康美藥業、復星醫藥、云南白藥也早已是千億市值俱樂部的常客。
常言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千億市值俱樂部同樣如此,即便是突擊沖到這一陣營,能否持續保持地位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2017年11月14日,備受關注的華大基因便首次突破千億市值,達到1028億的高峰,但隨后便進入震蕩期,截至此次統計結束,其市值已經跌入800億區間,為832億。上海萊士同樣如此,以血制品為主營業務并依靠并購迅速崛起的上海萊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徘徊在千億市值邊緣,但隨著換股重組的爭議以及進入2017年以來業績大幅下滑的質疑,上海萊士最終還是迭出了千億市值陣營,相較于2016年底1147億的市值,2017年底上海萊士市值跌了13.95%,為987億元。
一直保持在龍頭的則是恒瑞醫藥。11月3日,按照當天收盤價計算,恒瑞醫藥市值達到2026.7億元,這是中國醫藥歷史上首次有企業突破2000億元市值大關。業界一片沸騰聲音的同時,其實也并未對此時感覺到有太大意外,畢竟作為少有的集創新性、國際化、仿制藥集中度提升三大邏輯于一體的醫藥企業,無論是產品線、研發能力、現金流都脫穎而出,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明星也就并不奇怪。
康美藥業則是在2017年5月19日正式突破千億市值,也成為了A股醫藥企業中第三個破千億市值的企業。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為細分領域龍頭,康美藥業已在上下游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不管是上游的中藥材、中藥飲片,還是中游的銷售流通,或是后端的醫院藥房,康美藥業都早已做好布局。
隨后不久,6月13日,云南白藥也以1010.68億的市值正式邁入千億俱樂部,而此時,距離備受關注的云南白藥混改大戲宣告收尾剛剛過去不久。新華都的高調入駐,以及江蘇魚躍的巨資參與,都使得這家早在1993年便改制上市的國資背景企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而其自身的雄厚實力底蘊,也使得其市值超千億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而復星醫藥則是完全的新入局者,也是迅速爆發的一家公司。2016年底,復星醫藥的市值才僅為550億元,而到了2017年底,其幾乎實現了一倍的增長,達到了1110億元。而在過去這一年時間里,復星醫藥確實也是動作不斷:收購印度仿制藥企業Gland終于有了實質進展,與CAR-T公司Kite成立復星凱特開始CAR-T產品在中國的產業化征程……這家以投資為主要特色的公司正在奮起直追。
第二梯隊,則是市值在500億至1000億之間的企業。在此次榜單中,位于這一范圍區間的共有九家,其中既有老牌主要生產企業白云山、中國生物制藥等,也有新近爆發的明星公司華大基因,也有類似于國藥、上藥等醫藥流通巨頭。
可以說,這些公司正是當今中國醫藥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下一個千億市值公司很有可能從其中誕生。其實如上文所講,上海萊士與華大基因也都是曾沖頂千億市值的公司,而中國生物制藥2017年市值同比增長超過100%,達到了137.22%,也足見發展勢頭。
第三梯隊,則是250億至500億區間的企業。此次,貝達藥業以254億元的市值在全產業公司500強排名中名列第499名,也正因此254億也就成為了醫藥企業入圍市值500強的最低門檻。
2
醫藥市值版圖盤點

從地域上來看,上榜企業區域分布排名最靠前的,仍然是“北上廣”。其中廣東最多,為六家(華大基因、麗珠集團、白云山、康美藥業、國藥一致、華潤三九);上海五家(復星醫藥、上海醫藥、國藥控股、美年健康),北京四家(百濟神州、樂普醫療、中國醫藥、同仁堂)。
固然,超大城市的優勢就不必贅述,政策、人才、交通等各方面原因,對藥企的選擇起了重要的影響。但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醫藥企業分布還真并不完全遵循這個規律,一些城市反而能孵化出大公司。市值過千億的四家企業中,除了復星醫藥位于上海之外,其他幾家總部所在都不是大城市,如恒瑞位于江蘇連云港,同樣在連云港的還包括一眾知名藥企如江蘇豪森、正大天晴等;康美藥業的總部則位于廣東普寧,但如今其業務范圍與辦事機構也是遍布全國;云南白藥作為老牌國企,則位于云南昆明,但同樣沒影響其厚積薄發。
除此之外,個別地區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制藥企業,如位于福建漳州的片仔癀,其2017年市值為381億元,增長比例為38.02%。在過去幾年的時間中,受原材料緊張的影響,片仔癀產品的價格也一路飛漲。價格同樣飛漲的還有東阿阿膠,其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作為一個發源于小縣城的企業,2017年其市值則達到了394億元,增幅為11.88%。
3
最高市值漲幅:318.24%!
2017年,市值漲幅最高的,是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創新藥企:百濟神州。2017年,其總市值為人民幣291億元,同比增長318.24%。

究其原因,市值高漲與2017年百濟神州利好消息不斷有關。2017年9月,百濟神州在北京正式啟動與世界知名生物醫藥公司新基公司在腫瘤領域的全球戰略性合作,此次合作涉及資金額達13.93億美元,創下國內藥企單品種權益轉讓的新紀錄。同時,百濟神州在中國蘇州落成了其首個藥物生產基地,已經啟動投產了的小分子藥物有兩種:BGB-3111和BGB-290,分別用于淋巴瘤和實體瘤。2017年百濟神州完成了從研發向生產、市場的跳躍,成為一個全產業鏈制藥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近兩年內赴美上市的中概股,百濟神州的市值飛漲證明了一件事情,即中國創新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逐漸得到認可。追隨百濟神州的步伐,2017年再鼎醫藥也已成功赴美上市,而近期華領醫藥、信達生物等也都紛紛傳出擬IPO的消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內中國新藥研發公司將在國際主流市場上發出更多的聲音。
對于中國生物制藥來說,2017年也是值得慶賀的一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達到137.22%。中國生物制藥旗下所有板塊的產品,銷售額幾乎全過億。其凈利潤超額上漲的同時,管理費用控制也較好。2017年中國生物制藥前期研發投入也開花結果,第三季度獲得生產批件2件、臨床批件5件、新申報臨床12件及申報生產6件;替諾福韋有望在2018年初獲批乙肝適應癥;創新生物藥TQB2450注射液(抗PD-L1單克隆抗體)極有可能在年內獲得CFDA批準開展臨床試驗;安羅替尼、來那度胺、苯達莫司汀、吉非替尼這4個品種,最快也將在2018年得到CFDA批準;阿哌沙班、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和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著3個招標品種有望2019年獲批。
新和成也是收獲滿滿,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5.39%。判斷其營業收入增加主要來源為蛋氨酸投產及香精香料價格上漲,帶來巨大業績彈性,四季度單季凈利潤5.42~9.03億元。同時首期5萬噸蛋氨酸項目3季度已經達產,公司蛋氨酸二期10萬噸產能已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6~7月投產,2021年三期15萬噸產能投產,將成為全球前四大蛋氨酸企業。
4
最慘烈市值縮水:46.63%
但同樣,幾家歡喜幾家愁。盡管42家上榜企業中絕大多數都首先了市值的增長,但2017年還是共計有7家醫藥企業市值縮水。其中,尤其以步長制藥跌幅最為嚴重,達到了46.63%。

要知道,在2016年12月30日收盤時,步長制藥股價為95.3元/股,總市值達到650億元,而一年之后,步長制藥的股價則降低至了50元區間,一年之間市值縮水超過300億元,且股價破發。而之所以如此,與其在產品布局上本身蘊藏著的巨大風險不無關系,眾所周知,步長長期依賴其三大核心產品(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維持業績,其市場推廣以及高額學術推廣費用也備受爭議,在當下各地對于輔助用藥紛紛加強監控的情況下,其市場表現確實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而另一家明星公司貝達藥業的市值滑落則同樣引人注目。當年憑著一個爆款藥品成功在A股上市引來無數投資人關注,但相較于2016年的近300億市值,目前貝達也縮水14.24%至254億元,究其原因,同樣也是由于這一個爆款藥品。由于埃克替尼幾乎為貝達藥業貢獻了100%的收入,一品獨大的情況十分明顯,對單一產品過度依賴所蘊藏的風險極易爆發。也正因此貝達藥業目前也已加大了研發力度以及并購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