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1/25 0:00:00 來源:
未知
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按病種付費、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等支付方式的主要內容做了說明。DRG模式作為國家當前重點開展的支付方式改革試點模式,其實施和影響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1月20日,在由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E藥經理人雜志和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醫藥產業新年展望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研究中心官員與企業家就DRG模式的設計實施和對醫藥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做了探討。
支付方式改革可以對衛生資源進行重新分配,控制不合理費用增長,與配套措施相結合可幫助實現衛生改革的目標。合理的支付方式可以激勵服務提供方規范醫務人員行為,優化醫院流程,提高效率,而醫藥產業也會受到間接影響,內部結構發生調整,如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的更替、治療類藥品耗材和輔助類藥品耗材的用量變化等。

DRG模式下,醫療服務提供方和醫療費用支付方的經濟風險可實現相對平衡。但受限于操作難度大、程序復雜、管理費用高等原因,DRG模式主要適用于二級以及上醫療機構。目前看來,以DRG收付費改革為核心的多元混合支付方式共存(總額預付、按床日、按績效等)將成為未來醫院住院支付方式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DRG試點進度
國家衛計委在深圳市召開DRG收付費改革試點啟動會時,介紹了“3+3”DRG試點模式,即3個城市和3家醫院先行試點,包括:福建三明市、廣東深圳市、新疆克拉瑪依市,以及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州市第一醫院、廈門市第一醫院。
據該官員介紹,目前三明市的C-DRG(國家版DRG)收付費平臺于今年1月開始上線運行;深圳市的術語對接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平臺建設,準備開始定價和支付測算;克拉瑪依市術語對接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平臺建設;而3家醫院的術語對接也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價格制定和醫保支付測算。
業界質疑
現場有企業家提出了運行DRG模式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該官員也一一作了解答。
醫院因追求利潤而過度壓縮醫療成本該如何解決?
該官員表示,DRG模式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可以增強信息標準化程度,提高醫院效率和透明度,醫生開什么藥,做哪些治療都會被記錄下來。目前試點地區的住院治療需要遵循一定臨床路徑,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應提供一些基礎的藥品耗材來保證治療效果。對于費用和治療結果的考量,有多方面指標作為判斷依據,如果某項指標不符,可能會將其作為極端值處理,進入其他支付渠道進行審核。
創新產品和技術如何進入新的支付體系?
該官員認為,創新產品的納入問題不在于支付體系本身,而是配套措施需要完善的一個方面。任何新產品、新技術進入市場,其安全性、效能、效果的評價,以及成本的估算都需要時間。新產品和新技術不會輕易被納入到支付體系中,在初期可能會額外支付,其成本效果經專家討論認可后,可考慮重新定價,打包支付。
行業內部結構調整
我國傳統的按項目付費模式容易刺激醫生誘導需求,提供過度服務。該官員表示,支付方式改革導致的醫院和醫生行為的變化將改變目前畸形的藥品及耗材的營銷體系和機制,直銷和新型的以醫院為基礎單元的直銷、直采或集團采購形式將逐步形成。
DRG模式從機制入手,以收付費為切入點進行綜合性改革,扭轉補償機制,轉變醫院趨利行為,在整體打包付費下,讓藥品耗材、檢查檢驗轉變為醫療服務成本,而不是創收手段。這種以醫療質量和安全為核心的支付考核機制可推動醫院主動使用優質的藥品耗材和試劑。
該官員認為,推廣DRG模式將引起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調整,一些高價的、低性價比的、非治療性的藥品和耗材將明顯受到影響,而具有成本效果的藥品和耗材的使用量將會明顯提升。(成本-效果分析以特定的臨床治療目的為衡量指標,計算不同方案或療法的每單位治療效果所用的成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藥物經濟學方法之一。)
可能的應對策略
總體來看,中國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從后付制轉向預付制,從單純用于醫保控費轉向對國家或地區整體的衛生資源配置,從粗放式監管到精細化、循證為基礎的監管。行業內部對于短期和長期的發展變化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作出積極應對。
該官員認為,行業組織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建立起清晰的行業發展頂層設計和規劃。醫藥企業要更注重創新產品的研發,以適應醫生和患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企業要根據新支付方式的特點,提供更多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療性藥品和耗材。此外,企業還應積極探索多種生產和經營模式,適應未來發展。最后,醫藥企業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醫療衛生改革中,提升自身話語權,為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