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衛生計生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農業廳、科技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局聯合印發《河北省中醫藥強省建設人才支撐計劃(2018-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文件內容涉及一系列強中醫的利好政策。小編整理了最給力的幾條給大家分享如下:
“西學中”結業 可直接報考中西醫結合證
制定“西學中”工作實施方案,廣泛開展“西學中”工作。舉辦省級“西學中”培訓班,臨床類別醫師參加培訓班并取得結業證書的,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提供中醫藥服務,可以報考同級別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通過市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或三級甲等綜合、專科醫院舉辦的“西學中”培訓班并通過考核的,可以根據臨床需要提供中醫藥服務。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應組織開展“西學中”培訓,相關人員覆蓋率達到90%。
現實生活中,渴望學習中醫的大有人在,據某中醫培訓講師透露,很多接受培訓的學員中以原本是西醫醫生居多而且學習熱情相當飽滿。如今有這么好的政策出臺,勢必又會掀起一陣“西學中”的潮流。
基層中醫人才百花齊放
編制河北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目錄,每年培訓基層醫務人員不少于1萬人次,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崗非中醫類醫務人員,參加市級以上中醫藥管理部門組織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提供所學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加大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培養。鼓勵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建立縣鄉工作分站,為基層培養名中醫傳承人。
建立省級民間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精選一批取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的民間中醫集中出診。定期舉辦中醫確有專長醫師培訓班,重點針對中醫基礎理論、醫療安全和法律法規等內容進行培訓。
評價機制大改革 人才評價實行新標準
健全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評價體系,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和貢獻,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
對臨床人才以社會評價為主,對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對應用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建立中醫藥相關產業職業分化和崗位標準,完善資格準入、技能鑒定、考核要求、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等評價體系。
推進薪酬改革 給中醫藥人員漲工資
積極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中醫藥人員工資水平。理順中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充分體現中醫藥從業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落實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科研人員收入分配機制,依法賦予科研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自主決定權。
對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人員申報職稱晉升時,不在外語成績、論文、科研成果等方面作硬性規定,可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參加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這次《計劃》的公布無論對“西學中”人士還是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上的中醫人來說,都是一劑強心劑,相信陸續會有地區相繼出臺更多可行性方案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讓中醫藥人才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