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3/12 0:00:00 來源:
未知
類似流感的傳染,壓力也會傳染!《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近期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壓力會引發神經回路和突觸的持久變化,來自他人的壓力可以像真正的壓力一樣改變大腦。

Jaideep Bains教授和其實驗室的博士后Toni-Lee Sterley
“與壓力有關的大腦變化是許多精神疾病的基礎,包括創傷后應激障礙、焦慮障礙和抑郁等。”卡爾加里大學生理學和藥理學Jaideep Bains教授說,“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壓力和情緒可以‘傳染’。這是否會對大腦產生持久的影響還不得而知。”
為此,Bains研究小組研究了成對的雄性和雌性小鼠的應激反應。他們從每對小鼠身邊取走一只老鼠,并對其施以輕微的壓力后,再將其歸還給它的伴侶。然后又研究了小鼠特定細胞群體的反應,尤其是CRH神經元的檢查,它控制大腦對壓力的反應。結果發現,受壓力的小鼠和它的伴侶的神經網絡均發生了變化。
Bains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Toni-Lee Sterley說:“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沒有接觸到實際壓力的伴侶小鼠的CRH神經元,顯示出的變化與我們在受壓力的小白鼠身上測量的變化是一致的。”
接下來,研究成員使用光遺傳學方法來設計這些神經元,以便可以通過光線打開或關閉它們。當研究小組在小鼠受壓力期間使這些神經元突觸沉默時,阻止了大腦在應激后的變化。然后又在與一個受壓力的小鼠的互動過程中,使它伴侶的神經元沉默,這時壓力不會轉移到伴侶身上。值得注意的是,當在一只小鼠身上使用光激活這些神經元時,即使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接受光線的小鼠的大腦和它伴侶的大腦也會像收到壓力一樣發生改變。
研究小組發現,這些CRH神經元的激活導致了一種化學信號的釋放,這是一種由小鼠發出的“警報信息素”。檢測到警報信號的伙伴會向組中的其他成員發出警報。這種應力信號的傳播揭示了信息傳遞的一個關鍵機制,可能對各物種間的社交網絡的形成至關重要。
社交網絡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們能夠緩沖不利事件的影響。Bains團隊還發現了緩解壓力是有選擇性的。當雌性在與沒有壓力的伴侶相處時,其壓力對CRH神經元的影響幾乎會減少一半,而雄性則不一樣。
Bains認為這些發現可能也存在于人類中。我們很容易把壓力傳達給別人,有時甚至都不知道。有相關證據表明,壓力的某些癥狀會持續存在于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家庭和親人中。從另一方面這也告訴我們,感知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是創建和維護社會關系的重要部分。
Bains實驗室的這項研究表明,壓力和社交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且這種相互作用的后果可能是長期的,會對人們以后的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