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由來自EMBL研究者們做出的一項研究,腸道微生物能夠成功地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培養。在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icrobiolog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報道了96%的不同類型腸道微生物的營養偏好。這一結果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腸道微生物組的特性。
腸道內的細菌對我們的健康存在明顯的影響,但研究者們仍舊不清楚我們腸道微生物所需的精確的營養組成,以及它們是如何代謝營養物質的。這篇文章則為我們提供了腸道主要微生物所需的19種不同的生長培養基以及其配方。
“我們提供的這項資源有助于研究腸道微生物組的生態,從而更加深入地研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其因果關系”,Nassos Typas說道。
研究者們從72份微生物樣本中挑選出了96株細菌,他們代表了最常見、豐度最高的腸道微生物種群。通過分析不同細菌的營養偏好以及產生不同類型分子的能力,研究者們發現了一些細菌此前未被發現的代謝特征。
“我們發現一些細菌能夠利用粘膜層的組成物質—粘液素”,作者們說道:“這些細菌能夠通過破壞粘液保護層導致炎癥反應以及促進感染的嚴重化。此外,一些細菌的生長則能夠收到氨基酸以及鍛煉脂肪酸的抑制。實驗結果表明富含多種類型營養元素的培養基對這些物種來說反而是有害的”。
此外,親緣關系很近細菌其營養需求也存在明顯的區別。這一結果表明微生物學家們不能僅僅根據其親緣屬性制定培養條件。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