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4/18 0:00:00 來源:
未知
經濟實力目前并不強勢的連云港市,醫藥創新力卻在全國的醫藥產業中成為佼佼者,它的秘訣在于頭部醫藥企業的內功和有序規劃的政策扶持。
作為衡量一個地方醫藥發展水平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醫藥上市公司既是提升城市形象與品牌的名片,也能夠成為帶動地區資源優化配置的實力擔當。E藥經理人以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的市值版圖為基礎大數據,歷時三個月,對于整個中國醫藥城市的分布進行梳理和深入分析,希望回答一個問題:從歷史演變和資本推助的角度,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醫藥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是什么?
“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核心區先導區”……連云港這座依山傍海的小城有很多響當當的頭銜,但論經濟實力,在江蘇省共13個地級市2017年GDP總量排行中,地理優勢很強的連云港卻僅位居第12名,僅是第一名蘇州GDP總量的15.5%。然而聚焦到醫藥產業,連云港卻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從市值的維度來看,據E藥經理人統計,僅憑恒瑞醫藥、康緣藥業、長生生物三家上市公司,連云港城市醫藥總市值以高達2166.20億元殺到了全國前三甲。
匯集著恒瑞醫藥、康緣藥業、豪森藥業、正大天晴藥業等眾多國內知名醫藥領域實力派,“中國藥港”已成為這個四線海濱小城的形象名片,甚至“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云港”已成為一句標志語。
當前,醫藥、石化、冶金、裝備制造已成為連云港四大主導產業,據官方數據,醫藥、冶金、化工三大行業2018年前兩個月實現應稅銷售294.1億元,占全市的58.2%,其中醫藥產業對全市工業產值的貢獻力量不可小覷。
從經濟效益上看,連云港的醫藥產業規模在持續快速擴大中。從幾組數據的變化可見一斑:2008年,連云港市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74.9億元、利稅24億元、利潤14.9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相對應的7.9%、18.3%、18.4%。
“十一五”末,連云港市醫藥產業實現產值160.5億元,銷售收入153.5億元,利稅40.6億元,年均增幅呈現迅猛增長,分別達到29.1%、32.8%、28.5%。
2017年1~10月,連云港市醫藥產業實現應稅銷售295.8億元,同比增長17.8%,占全市的15.3%,連云港醫藥產業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市GDP的10%,醫藥產業稅收占市本級稅收的一半。
2018年1~2月份,醫藥行業實現應稅銷售100.3億元,增長60.9%,拉動全市增幅9.2個百分點。
醫藥產業儼然已成為連云港發展的支柱之一。經濟實力相較而言并不是那么強勁的連云港,為何在醫藥領域生機勃發?結合多方聲音可以總結為: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企業的持續創新,是連云港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
1、天時與人和
連云港醫藥產業是以龍頭藥企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這些龍頭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了連云港醫藥產業發展的縮影。
大約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連云港龍頭藥企開始進入萌芽時期。
1969年8月,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制藥廠組建,1973年改名為連云港東風制藥廠,成為正大天晴的基礎。
1970年,恒瑞的前身連云港制藥廠成立。
1975年,康緣藥業的前身連云港中藥廠落地。
連云港豪森制藥公司相對起步晚,于1995年7月成立。
過去,連云港是一個資源生產型和以農業產業為主的城市,以原鹽、磷礦石、化肥、水泥、純堿等傳統資源型產業帶動經濟,醫藥產業發展十分有限。直到1996年,連云港市國民經濟以“農”為主的結構方開始轉變。連云港醫藥產業的崛起,一方面,在整個經濟改革的大環境中要求各企業做出改變,另一方面是企業領導者的前瞻性目光和敢于創新的果斷決策。
1978年開始,中國邁向經濟體制改革之路,改革之風也悄然吹到了連云港。在變得相對自由的經濟體制下,連云港的醫藥企業家們開始大展拳腳。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孫飄揚、蕭偉、陶惠啟被連云港市政府推到了各藥廠的管理崗位。
1978年,南京知青陶惠啟被任命東風制藥副廠長。
1987年,28歲的蕭偉被任命為連云港中藥廠廠長。
1990年,當了幾年連云港制藥廠副廠長的孫飄揚出任廠長,那時他32歲。
彼時,各藥廠均處在水深火熱的發展困局,年輕的醫藥企業家們肩負著帶領產業走向煥然一新面貌的重任。結果證明了這批開拓疆土的企業家們的遠見和魄力,也證明了技術、創新在推動連云港醫藥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1969年,陶惠啟下放到連云港建設兵團,在種了兩年地、當了八年共青團干部后,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不懂醫藥也不懂管理的他卻選擇留在連云港發展當地醫藥產業。東風制藥廠依靠傳統大輸液盈利,主要業務是以三口大水缸制造氯化鈉輸液為兵團供應簡單的藥品。陶惠啟上任之時,該廠已陷入每年要虧損十幾萬元的困境,幾乎難以維持。
為了解決發展難題,他帶領藥廠先后嘗試了葡萄糖原料項目和氟哌酸項目,但不盡人意。“專注做好一件事,小企業才能成就大事業。”在認真總結經驗后,同時他發現中國慢性肝炎患者數量眾多,而當時全國涉及肝藥研發的制藥企業只有數十家。于是,陶惠啟決意改傳統大輸液生產為主攻肝藥,并向高校、科研單位尋求合作。
1986年,已更名為正大天晴的東風制藥廠決定投入研發第一個肝病治療藥品“強力寧”,并于一年后推出上市,當時肝病患者很多但市面上缺乏好的肝藥,在這種背景下強力寧市場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好,藥廠重新煥發了生機。80年代中后期,陶惠啟就開始以創新的思維研究肝病藥研發核心能力的問題和中藥現代化的問題。
上世紀八十年代,連云港中藥廠在還停留在只能生產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大山楂丸之類的傳統產品的水平,年產值僅幾百萬元,利潤只有7萬~8萬元,在江蘇省中藥企業排名倒數第一。生產靠貸款,銷路靠人脈,這顯然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計。
蕭偉接任連云港中藥廠廠長后,為了逆轉頹勢,篩選優勢品種成為關鍵舉措。連云港中藥廠選擇了治療婦女肝氣郁結的逍遙丸,該品種有一味原料是白術,當時白術資源緊張且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從一公斤3元多漲到40多元,因此很多企業選擇不再生產。而蕭偉卻看到了契機,并著手生產,連云港中藥廠逍遙丸的質量及成本等方面優于其他企業,一度在市場供不應求。1991年~2000年間,在蕭偉的帶領下,康緣又進行了新一輪以桂枝茯苓膠囊為代表的產品開發。
孫飄揚晉升連云港制藥廠廠長時,藥廠也處在瀕臨倒閉的艱難時期。當時的他對藥廠未來到底該如何走其實也是心里充滿未知數。憑借醫藥專業和多年的經驗,孫飄揚意識到僅僅為大藥廠做灌裝和粗加工,未來沒有持續發展空間,靠技術打天下才是競爭力的關鍵,而改變連云港制藥廠命運的唯一辦法是仿制一款暢銷新藥。
于是,他跑遍了全國各有關科研單位,進行市場調研,組織新品的開發。當時他力排眾議先后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一個是將熱門抗癌針劑VP16制成膠囊銷售,另一件是出資120萬元收購中國醫科院藥研所開發的抗癌新藥異環磷酰胺專利權。無論哪個決定都關乎藥廠的生死存亡,一個年利潤只有8萬元的小藥廠真的有能力做到嗎?藥廠職工們對此均抱有很大的質疑和擔憂。
結果卻是令人驚喜的:VP16膠囊上市即一炮而紅,當年就賺了上百萬元利潤,制藥廠銷售額增長了34%;雖然異環磷酰胺花了3年時間才獲批上市,但在抗癌新藥缺乏的中國市場,異環磷酰胺一上市也隨即成為產業新星。盈利情況好轉后,孫飄揚又開始研發手術用藥等品類,1996年,連云港制藥廠的銷售額突破億元,在此期間他還主導研發了20多個新藥,連云港制藥廠的命運徹底改寫。
豪森是連云港市頭部藥企中起步較晚的。總經理鐘慧娟自1996年開始一直引領著豪森。在藥廠剛起步之時,她就提出對傳統產品進行劑型改進,或者對國外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品種進行仿制,走仿創結合的道路,再逐步向自主創新轉變。彼時在這一大路線下,豪森先后在抗生素、抗腫瘤、消化道、內分泌、精神類等五大領域開發出國家級新藥20多項。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連云港藥企開始冒尖。東風制藥廠的豬苓多糖、連云港制藥廠的異環磷酰胺、連云港中藥廠的桂枝茯苓陸續上市,連云港藥企開始登上中國醫藥創新舞臺。
恒瑞和豪森的抗腫瘤藥、康緣的婦女兒童用中成藥、正大天晴的抗肝炎藥等,為連云港醫藥產業的整體鏈條打下基礎。發展至今,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涵蓋了化學藥品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物藥、衛生材料和醫藥用品、醫療器械及藥用包裝材料八大子行業,已形成包括新型抗腫瘤藥、新型肝病藥物、麻醉鎮痛藥物、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新型醫療器械等在內的7大產品群。

目前連云港規模以上醫藥企業達66家,2016年實現產值580.8億元,同比增長19%,全省占比為12.9%,全國占比為1.8%。
其中,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創造的產值最高,2016年達398.9億元,代表企業主要有正大天晴、恒瑞、豪森、潤眾等,代表產品主要有恒瑞艾瑞昔布、天晴甘美、豪森普來樂、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等。
其次為化學藥品原料藥,實現產值84.3億元。中成藥行業創下81.2億元的產值,代表產品為康緣藥業的熱毒寧注射液、桂枝茯苓膠囊等。
2、因地制宜的上層布局
在企業重視創新、力圖求變的同時,發展環境和市政府合理的規劃指導在每一個關鍵時間點也一直推動著連云港醫藥產業高速發展。
2000年前后,連云港市政府力推醫藥企業進行改制,通過國有、集體資本的改制退出,推進企業民營化進程,增強企業活力。
1997年,連云港制藥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后更名為“恒瑞醫藥”,彼時有五家股東,其后推進上市工作,于2000年9月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募資4.6億元。
康緣藥業于2002年9月登陸上交所,募集資金2.8億元。東風制藥廠于1994年更名為天晴制藥總廠,在天晴制藥廠轉制時,1997年泰國正大集團注資控股,天晴制藥廠又成為了正大天晴。改制給這些醫藥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自由。
2009年是連云港醫藥產業高速增長的關鍵年,也是連云港市經濟開始新轉型的一年。全市醫藥產業當年實現產值11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9.6%,同比增長34.7%,高出全市水平5.6%。
究其原因,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連云港企業面臨眾多壓力,但那時卻也成為發展好時機。“醫藥企業如果不搞自主創新,只能坐以待斃。”這成為當時連云港大多數醫藥企業家們應對危機的共識,新一輪科技創新在企業之間開始推進。
與此同時,市政府也對全市醫藥產業徹底調研摸底,2009年9月,市政府印發《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成為連云港醫藥產業發展的重磅指南。
《規劃》要求推進國家火炬計劃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建設和灌云、灌南片和贛榆片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同時還指出要發展包括化學新藥、優勢原料藥在內的五大產品群,打造抗腫瘤及糖尿病等藥物研究與開發平臺、新型肝病藥物篩選研發平臺等六大創新支撐平臺。
另外,連云港市財政方面加強扶持力度,設立重點產業扶持專項引導資金,優先推薦醫藥產業項目申報省和國家各類項目計劃,努力為企業爭取政策和資金,優惠稅收,并推動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等。
2011年4月,連云港市發改委發布《連云港市醫藥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2017年初《連云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落地。
這些關鍵指導文件,均指出了繼續保持醫藥產業作為連云港市支柱產業的地位,強調了推進新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性,擴大優勢領域,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等規劃。
當前,連云港醫藥產業已形成一定集群規模化效應。連云港下轄3個市轄區、3個縣級行政區,除了正式的行政區,還包括6個城市功能區。
連云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開發區,是連云港市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和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的核心區域,集中了大部分優質資源。連云港醫藥產業就主要布局在市開發區和灌云縣,其中70%的制藥企業集聚在開發區的新醫藥產業園。
新醫藥產業園位于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為了充分發揮醫藥產業的集聚效應,提升新醫藥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和產業帶動作用,連云港市規劃并創建了新醫藥產業基地,并于2001年12月5日由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
新醫藥產業基地已形成“一園三區”的空間布局,“一園”即新醫藥產業園,“三區”即中心區新醫藥板塊、大浦工業區原料藥板塊、臨港南片區創新藥研發板塊。
在產業集群效益下,連云港四大制藥企業及其他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并非各自為陣形成內耗,而是差異化發展進行有益補充:
恒瑞醫藥抗腫瘤藥物和手術用藥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正大天晴是國內最大的肝健康藥物研發和生產企業,抗肝炎藥物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豪森藥業抗腫瘤原料藥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5%;
康緣藥業婦女兒童用中成藥市場占有率達到30%;
諾泰制藥的多肽類原料藥的生產能力在亞洲領先;
中金瑪泰的醫藥包裝材料、千櫻公司的消毒滅菌設備均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各企業在穩固自己的優勢領域中創新發展。
從連云港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之一的長生生物的項目引進,就足見市政府對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視。2015年,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殼連云港黃海機械成功上市。
2016年11月8日,長生生物宣布在連云港海州開發區投資疫苗及生物制藥的研發生產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占地約450畝。海州區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徐雪峰此前在采訪中表示,拿下該項目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主動出擊的成果。
其實除了連云港市,醫藥產業較強勢的泰州市也瞄準了長生生物這個項目。“雖然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他們相比不占優勢,但是我們更加注重在細節方面凸顯誠意。洽談前期,區里代表曾多次與長生生物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為了讓他們對園區的發展環境有更為直觀的了解,我們還特地邀請正大天晴相關負責人前往長生生物,講述他們對園區服務的切身感受。”
除了溝通交流,海州區管委會還為長生生物爭取了包括高層次人才安置、獎勵和補貼,政府支持給予優惠政策,最終該項目被連云港拿下。
當前,連云港市開發區還設立了20億元的“中國健康港”創新產業發展基金,借助組建金融控股集團和金融大廈服務業大市場機會,探索設立醫藥產業投資銀行,為創新型、高成長性項目提供有力的信貸、融資支持。
除了創新藥研發,首仿藥突破、中藥現代化、產業國際化等多個領域均為連云港打造競爭力的方向。目前僅開發區就有30多個原料藥、制劑、注射液通過FDA等國外質量認證。頭部醫藥企業的研發中心分布在除連云港之外,還有上海、南京、成都,甚至美國、歐洲、日本等地。
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為了加速連云港醫藥創新發展,推動我國醫藥界與國際接軌交流,于2017年11月15日~17日舉辦2017中國(連云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
對連云港市醫藥產業來說,除了四大強勢藥企,其余藥企的產值占比和稅收占比其實并不大,大中小企業梯次結構不夠好,且未形成從研發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也未能吸引到一家外資企業或知名內資企業落戶。
此外,連云港雖處在長三角地區,但交通不發達,從而難以大量引進行業高端人才,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招商引資。這些都是連云港醫藥產業接下來需要直面的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