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平安萬家醫療快診模式首批已經吸引包括怡康醫藥、和平藥房與康華醫院、山西仁和等多家合作方簽約,并在此基礎上,與老百姓、九洲、惠仁堂、好藥師、海暉在內的大型連鎖藥店開展合作,藥店總數將超過1000家。
取消藥品加成、取消GSP認證、取消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平臺除外)審批、藥店經營許可申請采用“多證合一”……一系列的政策都在不斷的改變著藥品零售的發展。
那么,哪些政策對零售藥店影響最為深刻?近日,國藥控股供應鏈服務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趙敏就中國新醫改政策對醫藥流通行業發展影響發表了個人見解。他指出,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政策密集,對藥店影響最大的則是零差率和藥占比。
零差率
這對上海和北京的藥店影響比較大。實施零差率以后價格出現了倒掛。藥品在藥店的定價有的高于醫院定價,使得藥店不得不把藥品的價格進行拉平。當上海和北京的藥房客單價上升,但是客流量下滑,帶來很多傷客的可能性。
藥占比
藥占的影響在2017年的4季度最明顯。自2017年10月份開始,4-5個省公開發文,衛健委(原衛計委)向各個醫院發布文件,2017年年底達不到藥占比,院長下臺。這個動作導致許多企業對醫院的銷售同比增長率大幅度下滑。
“在2017年4季度的藥占比動作當中,醫院采取的動作大部分就是控藥。輔助用藥不開,中成藥少開,治療性藥特別是手術用藥,盡量放在2018年。由此可見,醫院降藥占比基本上就是兩個辦法:一方面,是少用少開。國家其實也強控。特別是對一些中藥注射液。可以看到藥品的收入確實是下降的;另一方面,就是醫院的處方外流。這從2017年開始對零售業態來講最大的一個利好。”趙敏介紹,國藥控股從2018年1月份開始和各個醫院接觸了解處方外流的動向,調研結果顯示,處方外流可能的規模將在1500億左右。倘若藥占比不像2017年那樣強控,目前醫院的藥占比在43%—44%左右,有些腫瘤院略微高一些,地方的二級以下醫院高一些,平均大概在44%左右。全國的藥品市場總容量含稅2萬億左右,藥品銷售額3000億左右。
“在這3000億當中,有一部分是醫院控銷或者控方不開,我們預估從醫院里面流出來的藥品銷售額大概有1500億。”趙敏說道。
這1500億到底該怎么流?
第一類,是由供應商、廠家主導流出。目前這種產品主要是高質量用藥,包括腫瘤、靶向、免疫等藥物,基本上都是走DTP的渠道。
全國DTP零售市場不到100億,市場增量可能會比較大。但是DTP不同于傳統零售藥店,關鍵不在于把藥銷出去,而在于后續對患者的長期管理。因為藥品具有一定的長期服用性,所以DTP是由藥廠主導,一般一個城市藥廠指定就1-2家。廠家帶流量、帶處方,預估這部分市場將達200-300億。
第二類,醫院主導的處方外流。雖然有些藥醫院不開了,或者醫院不賣,但是醫院還是希望掌握對流出處方藥品銷售的主導權。如今,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已經有10%左右有院內藥房,完全承接醫院的處方。
藥占比下降,收入補貼不到位,醫院肯定要想辦法把藥品收入轉回這里。預估未來院內藥房這部分,至少30%醫院會開院內藥房,上海各大醫院基本上都有。這部分流出的藥占比可能會占到將近50%的量。因為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從院內藥房,特別是注射液。對供應商而言,院內藥房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醫院會進行一些返點和溢價,所以醫院藥房產品成本比較大。
“此外,還有一類也是在醫院主導下,這塊流出是由醫院和醫生共同主導下,就是院邊藥房。在我們調研的7000家醫院中,差不多有10000多家院內藥房,大約11000家院邊藥房,”趙敏補充道,這也是處方流出的大方向。
在政策的重壓下,在龐大的市場誘惑下,諸多企業開始進行新的嘗試,布局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傳統零售藥店,也在探索如何成功轉型。
要知道,處方外流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診療外流。而近年來,在醫療、保險、藥店新融合的大背景下,隨著醫藥消費需求日趨明確,作為大健康管理閉環中的重要節點,連鎖藥店逐步放開市場化,經營理念也開始轉變,連鎖藥店開始積極布局,向診療服務延伸。
“當然,目前診療過程外流的難度較大。診療過程本身是需要強大組織化的過程,需要有醫生,相應的軟硬件的配合。此外,檢驗、檢測的過程,本身也是很復雜的過程。但是診療過程外流本身遠比處方外流獲取的利益大的多,所以也有很多參與方在進行診療過程的同時,承接診療過程外流。”趙敏介紹。
據39醫藥君了解,目前承接診療過程外流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社區衛生中心,承接大醫院流出的診療,即渠道下沉。從衛生部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幾年,基層醫療機構的出院人數、入院人數、門診數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度提升。但是社區衛生中心藥品的銷量卻在不斷的提升。這部分其實是診療過程外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承接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應對處方外流、診療外流上,連鎖經營企業也面臨諸多難題。
第一:難以管控
應對處方外流,就是小前臺與大后臺的問題,對大型連鎖經營企業而言,1000家店是這樣管,到了現在5000家店也是如此,管理難度會越來越大。所以,要進行一個小前臺,用后臺支持前臺。第二:跨界經營
要支撐整個藥店體系,必須達到30%左右的毛利率,如此,不得不做產品替換,但產品替換會傷及消費者,一致性評價也會導致可替換的產品越來越少,可替換的高品質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少了。第三:體驗式服務
互聯網經營還有B2C的互聯網銷售,把藥店從銷售終端變成體驗服務的終端。在供應鏈的外包上,藥監局對藥店包括整個GSP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供應鏈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怎么破?
為切實解決傳統藥店對醫療機構管理運營不熟悉的痛點,平安萬家醫療2016年開始啟動快診項目,不斷研究傳統藥店轉型路徑,創造性地提出“一套設計方案、三大業務支持、一個技術平臺”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力圖實現客戶體驗、質量安全、服務連接和科技領先四個方面價值,快速幫助連鎖藥店服務及經營模式駛上正軌。
此外,作為基礎技術支持平臺,萬家開發了智慧云診所,軟硬件結合,實現醫生、護士、藥房等全角色的數字化、信息化運營管理。從電子病歷到輔助診斷、從遠程醫療到會員管理、從掌上診所到集中采購、從活動營銷到輿情監控,萬家云診所提供了一站式診所經營解決方案,幫助診所規范診療、精益運營。
平安萬家醫療連鎖業務部總經理李江表示,快診模式是順應醫改政策與基礎醫療市場需求所開發出的創新醫療供給方式,其基于標準認證和平臺科技賦能兩條路線,通過引入現代醫療科技及服務安全標準規范,集中滿足了傳統藥店精益運營、提升收入、醫療規范及客戶滿意等核心需求。同時,萬家快診借助平安集團的強大資源,打通醫保、商保,為合作伙伴帶來價值。
據悉,平安萬家醫療快診模式首批已經吸引包括怡康醫藥、和平藥房與康華醫院、山西仁和等多家合作方簽約,并在此基礎上,與老百姓、九洲、惠仁堂、好藥師、海暉在內的大型連鎖藥店開展合作,藥店總數將超過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