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8/14 0:00:00 來源:
未知
這次的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在龐大的流言傳播和輿論反轉之下,帶給年輕父母的是焦慮、恐慌與深深的無力感,而對于單身貴族似乎也找到“不要生小孩”的理由。
在公布問題疫苗后,筆者也曾第一時間翻閱了自家的疫苗本,發現孩子此前接種的卡介苗、百白破(3聯)、A群流腦都是來自武漢生物,剛剛打了第一針的水痘疫苗來自長生生物。因為不在一線工作,并不清楚其中的嚴重性,便向一位業內朋友咨詢,他安慰我說,就當打了“生理鹽水”。電話咨詢相關問題時,收到的卻是很多疫苗在基層衛生所已經斷貨了的消息,何時來貨尚且不知。也就是說,想打也不一定有……
有人“添油加醋”地不斷放大事件的某個細節消費民眾的焦慮;有人靠著一篇未正式發出的10w+文章,說出了普通百姓不敢說的話,收到讀者打賞140萬;有人組織了一大波微信群,成立“不打疫苗聯盟”,甚至邀請一些大V代言;還有多家互聯網企業迅速推出了輕應用,用來直接查詢“問題疫苗”;也有人在微信群眾反思那些年的監管灰色地帶中,潛規則或者被潛規則的事件……正所謂: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說謊和沉默可以說是現在人類社會里日漸蔓延的兩大罪惡。事實上,我們經常說謊,動不動就沉默不語。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
從捅破到病毒式傳播,到引起國家高層注意并作出重要批示,再到上市公司被ST和公司高管被批準逮捕,事情帶來的負面情緒似乎在慢慢淡化。這兩天,筆者也翻閱了國外新聞媒體對中國“疫苗危機”事件的看法,在此提供給讀者,僅供參考。
中國最新的疫苗丑聞引發了憤怒和恐懼,為全球疫苗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2017年,中檢院(NIFDC)拒批的16批疫苗中又14批來自外國制造商。引起最多關注的產品是賽諾菲巴斯德研發的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癥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的Pentacel (DTaP-IPV-Hib) 疫苗。NIFDC發現其中8個批次的破傷風成分不夠有效并暫停進口,導致全國短缺。根據NIFDC的報告,賽諾菲將其劣勢歸因于鋁佐劑供應商的變化。
——byFiercePharma
“疫苗丑聞”顯而易見威脅到了政府的公信力。中國老百姓特別生氣,因為近年來發生了類似的案件,官員的承諾也十分類似。盡管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避免生產有缺陷甚至可能帶來致命傷害的產品,但效果甚微。以2008年的“三聚氰胺嬰兒配方奶粉”為例,十年后,許多中產父母只會喂養孩子進口配方奶粉。
——by 英國《每日郵報》
為民眾提供安全疫苗是“對現代國家治理的考驗”。2008年,“三聚氰胺嬰兒配方奶粉”影響了約有30萬中國嬰兒。然而2015年的報告發現幾乎一半的中國食品加工廠仍未達到國際上可接受的標準。從過去十年產生的輿論來看,疫苗危機將破壞中國政府重建公眾對中國食品和藥品的信任的計劃。
——by CNN
這是中國自2010年以來第三次涉及疫苗的危機。哈佛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Ashish K. Jha表示,“從一個丑聞中重建信任需要數年時間,美國當年從疫苗危機中復蘇花了近60年。”中國政府將制藥創新作為國家重點,疫苗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每年收入超過30億美元。在投資者看來,這顯然對中國制藥業的更多監管可能會損害利潤,并導致更多中國消費者選擇外國制造的疫苗。
——by 《紐約時報》
如果不能以合理和透明的方式處理這一事件,這一事件可能會成為公共衛生危機。政府需要盡快采取行動,讓公眾知道解決問題已得到解決,并將毫不留情地懲罰任何違法者。
——by《China Daily》
(注:為《中國日報》國際版)
雖然公眾對其政府信任的損害難以量化,但這一丑聞將影響《中國制造2025》中醫藥行業的規劃。因為中國監管機構某些時候實際上凌駕于法律之上,并且中國缺乏一個能夠成為監督者的自由媒體,這使得監管層提出要解決問題時信誓旦旦的承諾顯得相當空洞。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