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后市值得關注
中國虎網 2006/9/23 0:00:00 來源:
未知
近來,丹參的漲價呼聲很高,不少藥商尤其是相關的制藥企業引起了高度關注,在此談一些個人淺見,供業界參考。
一、丹參用量巨大是公認事實
在四十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中,丹參用量第一,年需求量13000噸以上。家喻戶曉的復方丹參片、復方丹參滴丸、丹參注射液對丹參原料消耗巨大,僅北京同仁堂、廣州白云山、天津天士力、上海黃淮四家企業的年需求量8000多噸,需要丹參的其它中小型制藥企業還有300多家。幾乎80%的中藥企業和所有的醫院都需要丹參。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時代,心腦血管疾病將高速增長,丹參的用量仍將繼續增大。
二、丹參的種植規模嚴重萎縮
丹參分野生和家種兩種規格。野生丹參瀕臨滅絕,上市商品寥寥無幾。制藥企業幾乎全部改用了家種丹參,而家種丹參的發展,經過近二十年的起起伏伏,漲漲落落,目前除山東產區種植規模基本穩定外,其余產區的種植面積規模不同程度的萎縮,有的地區完全棄種。
究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是丹參行情不穩定,多次藥賤傷農,部分農民棄種。近十五年來,丹參的種植歷經兩個周期,1990-1996年屬于第一個周期。1990年、1991年丹參價格超過5元,最高時市場價格到6.5元,該價位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是很有誘惑力的。高價位對生產的刺激十分強烈,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形成了嚴重的供大于求,從而于1993年價格跌入低谷。據當時的農民回憶,最低時0.5元賣不出去,這對盲目發展的農民打擊嚴重,生產量隨即大規模降低,多數地區完全棄種,直至1996年,丹參經過三年的庫存消化和調整才有了起色,終于結束了第一個周期。
由于前幾年的低價位對農民的傷害太嚴重,1996年丹參出現起色后并未引起農民的種植興趣,因此在隨后的幾年里,丹參市場一直穩步上升,并在當歸急劇增長的市場需求量拉動下,開始了丹參歷史上的第二個周期,于1998-1999年形成了歷史最高價位12.5元面對當時的高位行情,農民并未總結歷史教訓,1999年以后生產量逐年增加,結果歷史再一次重演,于2002年丹參行情再觸谷底,江蘇產地外銷價不足2元,河南外銷價1.5元,經過幾年的消化與調整,近兩年丹參行情出現了轉機,迎來了第三個價格周期,目前市場價上升到了7-8元,貨源供應偏緊。
農民和廣大藥商歷經兩次重大挫傷,吸取了歷史教訓,顯得格外冷靜甚至小心翼翼,今年春天的種植量除山東產區穩定外,其它產區沒有擴大反而減少,甚至嚴重萎縮。據筆者實地考察,并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大規模生產。
這其中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糧價上漲,種糧油投工小,種丹參投工大,農民工日工資提高,外出勞務多,不愿在家浪費時間打理田地。筆者負責的認為,丹參的種植規模自然萎縮。
三、丹參發展的新問題
丹參在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的作用已經受到了廣泛重視,經有關專家二十多年的研究論證,新藥典對丹參的入藥標準予以修改,并于2006年7月1日生效。
丹參新標準實施前后,北京同仁堂等制藥企業檢測認為,山東丹參酮含量高,但丹酚酸含量過低,單純用山東丹參無法生產合格產品。
山東丹參一般是提前育苗,春天種植,秋后落葉后有部分出土,大部分是第二年春天發芽前出土,其它產區由于氣候原因,大多是采用根莖種植,即春天種植根莖,第二年秋后或第三年春天采挖,生長緩慢,占地時間長,生產成本高,但單產量并不高,畝產200公斤左右,一位常年種丹參的老農算過這樣一筆帳,種一畝丹參從種植整地到下種、除草、采挖、晾曬需要耗費23個工,農民對丹參的期望價在8.5元以上,這也是不少地區丹參減種的重要原因。
四、丹參后市
參用量巨大,需求一年比一年強勁,但目前庫存極其薄弱,產地己基本清倉,貨源非常零星,藥材市場上20噸以上貨商很少,全國總庫存不足1000噸。制藥企業鑒于資金,成本等原因,大多是隨用隨購,沒有庫存。適逢用藥旺季,丹參近期將有2000噸以上的缺口,丹參價格將有重大表現。今年制藥企業整頓力度大,開工較晚,一旦開工價格將有變動。另外,不少藥商鑒于丹參的前兩次教訓,對丹參格外小心,產地或市場均無丹參莊家庫存大貨,丹參一旦上漲,將是迅猛而扎實的。
如果丹參價格上漲,農民為了趕好價格,好行情而提前強行采挖,那么丹參的產量尤其是有效含量必定受到嚴重影響。屆時,制藥企業將付出沉重代價,在制藥過種中丹參的有效成分是先用鍋爐提取出來的,如果丹參因提前采挖有效含量人為降低,制藥企業必定成倍加大丹參原料投入量。倘如此,規模萎縮,庫存薄弱的丹參原料不堪設想,有人預測丹參將突破10-12元,如果人為原因造成丹參用量大增,丹參市價直奔15元亦不為過。本文成稿時,山東專營丹參的孫文化先生來電話,今年山東丹參種植規模基本穩定,但由于連年重茬,有部分枯死,產量會有所下降。江蘇的卞永高先生來電說,射陽產區今年種植萎縮,由于今年的洪撈災害,丹參在地枯死嚴重,目前選裝個貨11元無大貨可供。山西的郝廣生來電反映,今年他處幾乎無人種植,今年天氣干旱,丹參出苗情況不好.,生長緩慢。
總之,丹參用量占大,需求強勁,種植規模逐年萎縮,目前庫存薄弱,后市值得廣大藥商和相關企業關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