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月7日訊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發布最新數據報告顯示,2013年BPI收官934點,照年初972點下跌38點,跌幅為-3.91%(最高點為2月下旬的989點,最低點為7月10日的908點,均值942點)。
該報告稱,從
生意社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走勢來看,2012年大宗商品走勢基本可以劃為5浪---上漲第一浪(1-2月):1-2月為沖高階段---BPI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拉升近2%(2月19-28日年內最高點989);下跌第一浪(3-4月中旬)市場陡然俯沖,一個半月時間下跌49點至940點;下跌第二浪(5月中旬-7月上旬),一個半月時間BPI再度下跌31點:上漲第2浪(7月中旬-9月上旬),一個半月時間上漲20點;上漲第三浪(11月中旬-12月上旬),一個月時間BPI上漲13點;下跌第三浪(12月中旬--),半個月時間回落8點。
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構成下跌3浪的主要動因有三點,分別是大宗商品的供強需弱矛盾、大宗商品的周期規律(近3-5年均系回調期)以及量化寬松的逐步退出,而構成上漲2浪的主要動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過度下跌的回調反彈和市場炒作(第一浪的龍頭是原油,第二浪的龍頭是動力煤),二是中國經濟第二季帶來的契機和變化(主要體現在自貿區和城鎮化)。
如果去除年初的上漲和年末的回調,2013年大宗商品整體價格走勢基本呈現斜V型。單獨看上下半年走勢,指數均呈倒√型。劉心田發現,2013年的指數走勢和2012年非常接近,均呈現前弱后強,深度回調后快速反彈的格局,且V性反轉的拐點均出現在7月初。他認為這不是偶然的,這恰是大宗商品分波次下行導致的。
2013年BPI年跌38點,相比2012年的年跌16點,整體水平繼續回落,2013年的回落幅度比照2012年有所放大。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這正說明大宗商品的整體價格水準呈逐年回落態勢,之所以2013年回落幅度放大是因為市場的調整在加速且產業鏈上游的調整向下傳導的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