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6/11/14 0:00:00 來源:
未知
[大包會快訊] 羅成9月28日報道,最具特色的第3屆大包會塵埃落定。展會是國內藥界單展交易額最高的展會,已推出一系列促進企業參展成功的舉措。三大結構性論壇,一個特色酒會,將立體地展示這一國內最具特色展會的根本特征。
第一大論壇——全國醫藥營銷成果交流會:
本論壇分為五個子論壇,分別是:1、渠道變革與終端控制、2、如何有計劃地打入國際市場?3、如何開發醫院市場,他有哪些招數?4、中小企業如何很好的活下來,如何有策略的退出?5、OTC與藥店營銷專場。
這些話題都是從企業經營者不同的營銷角度,不同的營銷層面,對當前企業經營者最困惑、最亟需解決的一系列的問題出發,并要求做出回答!
如何解決進入渠道和終端的問題?
目前,企業招商非常困難,不管是哪一類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如何成功地打開企業的營銷通道?將經銷商與企業的利益長期的捆綁在一起?從而將產品一瀉到底,鋪向終端!“渠道變革與終端控制”專場,我們邀請了廠商價值一體化的首推者:康恩貝執行總經理徐偉,以及在渠道與終端控制方面的成功操作者云南滇虹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宇,以報告+座談的形式來與大家分享!參與本專場討談的還有九州通的牛正乾、中國醫藥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主任李磊。希望我們的參會者能提前做好提問的準備。
如何打入醫院市場?
在今年反商業賄賂等相關政策出臺之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及新品打入醫院已是相當困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究竟有哪些好的招數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打入醫院市場?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企業在新的游戲規則面前,適應很快,發展很快,銷量不降反增。在“當前環境下醫院開發與處方藥專業化學術推廣的招數”專場中,我們邀請到了國內臨床推廣第一強的外資企業中美史克全國醫院部經理吳平凡及操盤血脂康一年回款5個多億的原北大維信總經理汪濤(正規路數與劍指偏鋒相融合的營銷怪才),來與我們共同探討成功的臨床推廣模式。
為中小企業謀求出路
很多人說,國家最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就是針對中小型制藥企業的!就是要讓他們迅速退出。中小型制藥企業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呢?當然不是!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經營者們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再稀里糊涂地去做事了!更不能去跟風了!我們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怎么辦?戰略是第一位,是干下去?還是要退出?確定下來之后,就要解決如何干和如何退的問題。“中小企業營銷專場”將從“中小型醫藥企業如何很好的活下去?”和“中小型醫藥企業如何有策略地退出?”兩個角度對上述的問題的系列化操作給予回答。胡友,15年前珠海濱江藥業的總操盤手,一個資深的醫藥營銷人;張志揚,前拜耳公司市場總監將與江西普正藥業董事長肖軍平一起(近三年來,江西省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小型民營制藥企業家,大包會的收益者),與大家精彩分享!
四大連鎖藥店巨頭云集大包會
臨床推廣很難做,哪就改做OTC吧!可OTC也一樣是難做!產品同質化,渠道、終端攔截,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廣告越來越打不起。品牌藥與藥店OEM的博奕,弱者就恒弱,強者就恒強?“OTC與藥店營銷專場”將從“當前OTC市場運作的實戰操作要點及技巧 ”及“什么樣的模式能引領藥店的未來?”這兩個層面,讓您對OTC及藥店的運營模式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和理解。神威藥業全國零售經理,原步長OTC總監楊彬、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關平、湖南老百姓大藥房執行總經理石展(21.8億銷售額)、海王星辰連鎖機構總裁錢建農(16億銷售額)、北京金象大藥房董事長徐軍(5.86億銷售額)、浙江天天好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良(7.17億銷售額)等四大連鎖業的老板(掌握50億醫藥零售市場的四大巨頭)將一起為您打開OTC的操作的問號。
國內的市場不好做,我們為何不發揮資源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在一些企業看起來很難做的事情,卻在一些企業正確戰略指引下,一步步地進入佳境:不僅不亂花錢,而且,極大的增強了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有限的資金得到很好的利用,生存能力大大加強!“如何有計劃地打入國外市場?——策略與方法”這一專場,將讓您領略國際化背景下中藥出口所面臨的機遇及做法,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主任劉張林以及我國第一個GMP中藥飲片企業——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鋆,和來自中國臺灣、美國、加拿大等地的企業總裁應邀參與本屆論壇討論。
第二大論壇——全國醫藥大包商合作與發展論壇
設計這個論壇的目的,就是要為全國的醫藥大包商提供一個思想、關系交流的平臺。
我們尤其關注的是大包商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我們從市場中找出各種以大包為主要商業特征的大包商,通過不同的贏利模式及途徑,為我們的大包商提供一條可借鑒的發展之路。
道格拉斯·格瑞漢姆,美國太平洋醫藥資產公司總裁,講述美國成熟的醫藥商業模式中,大包商的生存之道。論題:“美國的醫藥保健品市場開發之道”;
上海永裕醫藥有限公司是一個靠幫助國外企業打入中國市場為生存模式的大包商,他們對得與失計算的非常準確,這是一個技術領先,模式領先,產品領先的大包商。他的發展很值得國內大包商學習。劉順利,上海永裕醫藥有限公司資深銷售總監。論題:“永裕醫藥是如何在中國進行成功營銷的?”
中國的大包商從弱小發展起來,沒有資金優勢,也沒有技術優勢,客戶關系薄弱,發展起來很不容易。吳新芳(北京中研華藥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很懂得產品,對市場及策劃自有一套,他“利用整合營銷,做長線品種,與工業實現共贏”迅速完成了從一個小代理商向一個超級大包商方向轉變。
無論是:石家莊東盛英華公司總經理武英華(快批模式),還是深圳朗歐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翔(深度分銷和無限細分模式);無論是PTO藥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雷(聯合采購模式,還是河南愛生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現明(靠專科樹立大包商品牌)。他們都有著自已的獨門絕徑及生存模式。個個都很實在,他們一定會講得非常非常得捧,很值得一聽!
第三大論壇——新藥研發與融投資論壇
化學藥物的研發主要在美歐,而植物藥的研發主要在我國,然而,提純技術卻在日韓。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充分利用高價的研發人才及實驗設備資源,創新藥物研究,從而打破新藥研發的瓶頸,實現質與量的突破?CRO(合同研發外包模式)浮出水面,他對企業的風險究竟有多大?北藥集團副總經理駱燮龍以“企業如何通過CRO加速新藥的研發并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為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CRO新藥研發的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辦法。
那么,什么樣的新藥能獲得融資呢?北京萬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RO服務集團總裁宋雪梅博士以“新藥研發趨勢與融資機會?”為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有廣度的商業信息。
有人預測,明年將是我國中小型醫藥企業進行GMP認證改造還貸款的高峰年,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面對還貸將很快崩盤。中小型企業怎么向資本伸出求援之手,就能得到資本的關切?看一看國內外的著名投資機構是如何運作他們的資金的吧?從他們的投資理念中,想融資的您一定會獲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