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6/9/29 0:00:00 來源:
未知
如果前面工作策劃周密、組織細致,那么招商簽約會議則成為關系到招商工作成敗的點睛之筆。這里是這樣一個關系,招商會能否獲得豐收來源于整個工作,包括前期工作的周密細致,而同時招商會又是整個招商工作的組織策劃的集中展示。即沒有畫龍何需點睛,畫龍不點睛則是畫了一條死龍。
功敗垂成源于會議組織不專業
不成功的企業招商會常會出現如下幾個問題。
1、所邀參會的經銷商的識別調查信息跟蹤、會前溝通未到位,對所來經銷商的人數、質量、類別、分布、心態及所關心的的問題和疑慮心中無數。
2、會議的內容結構、流程設計不合理,演講者的綜合素質不夠。有關公司的產品、營銷模式、政策的演講介紹缺乏策劃及針對性,索然無味,未能激發經銷商濃烈的興趣。會議開完,經銷商的疑慮不僅沒有消除反而顧慮增加。
3、對經銷商的顧慮、疑問準備不足,常被經銷商問的卡殼,或不能自圓其說。
4、 缺乏對會議整體組織的駕馭能力,缺乏對參會經銷商有意識的管理引導,致使個別心態偏激的經銷商反而操縱了會場氣氛,造成會議整體被動局面。
如果出現了以上幾種情況,簽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樣即使前面工作組織得再細致,招商工作結果都是很難樂觀了。筆者曾有意識地參加過幾個企業的招商會,發現所參會經銷商數量到質量還可以,但只因會議組織太過粗糙,不專業,結果均不理想。
針對經銷商的利益點是關鍵
那么怎么組織呢?筆者認為關鍵是要深刻理解經銷商的心理狀態和利益點。從而使會議的內容、程序及組織有針對性。一般的經銷商只要來參會,會抱著想抓住機會賺錢發展的心理。
而能夠激發經銷商興趣的則是
(1)產品是否有前景,是否有產品力。
(2)利潤空間是否夠,是否有錢可賺。
(3)推廣支持是否周密可行,支持力度是否大,能否到位。
(4)企業是否有實力、信譽、承諾能否兌現(包括支持、協銷承諾及經銷商風險控制承諾等),同時,這些問題又成為經銷商的疑慮。因此,經銷商的簽約與否實際就是廠方能否最終利用招商工作及招商會議最終使經銷商的理性天平更多的偏向信任一面。
因此招商會議的直接目的則應使所來經銷商達到五個信任,即
(1)信企業:使經銷商了解、確信企業是有實力、講信譽的,有能力、有戰略、有遠見的。
(2)信產品:產品的功效確實、賣點獨特、定位準確、質量可靠,是有市場前景的產品。
(3)信模式:企業的營銷模式先進而又實效、管理規范,可操作性強。
(4)信利潤:有錢可賺、利潤空間大,
(5)信合同:合同嚴密、責權利明確,有絕對的約束性和保障性,不會簽而無效。
"五信"是廠方的承諾得到積極回應的基礎,達到了"五信",那么招商工作的總目標即簽約合作就進入坦途了。
準備工作要細致周密
要做到五信,兩方面工作都不能放松:
(1)招商會議的內容、流程、設計準備要專業,要有針對性。
(2)招商工作全部流程都要嚴密,不可輕視,比如,接電話是否專業,是否體現了與公司要展示的形象相區配、相應和;企業的一些小物品的設計是否統一,如給經銷商的寄的信封、信箋是否VI統一等等。 筆者曾看到某個企業宣稱要斥資巨資投入廣告、并有完善的營銷策劃及執行管理體系支持,但經銷商所收到招商手冊、信箋、信封的視覺識別系統都是混亂不清的,這就很難讓人相信其策劃和推廣實力了。類似的細節均屬招商流程管理中應注意的。困何慕先生已有文章對其作過交流介紹,我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招商會議的內容流程不能簡單的按經銷商所關心的問題為順序。因為按照一般的溝通規律來說:首先,經銷商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難以做完美回答,最易產生洽談矛盾的地方,因此應放在后面談。其次,經銷商所關心的只是幾個"點",但其實理解"點"的問題需要"面"的內容來支持。如果撇開公司的全面描述這個"面"的背景,孤立的就問題談問題的話,雙方很難達到共識。再者,如果首先做好洽談的內容背景的鋪墊工作,則后面的問題解決就是一種自然的結果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