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5/30 9:33:29 來源:
未知
新華網上海5月27日電 題:特寫:追尋上海解放60周年來的"風云人物"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我的名字叫‘解放’,我出生在1949年5月28日的上海,出生時父母推開窗,看到滿街都是露宿街頭的解放軍,就給我取名叫解放。”入選上海解放60年60人“群英譜”的民間環保事業推動者易解放對記者這樣說。
60年前的5月27日,上海解放。60年滄桑巨變,昔日“冒險家的樂園”而今已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這個特殊的紀念日里,易解放與眾多上海民眾一起走進“城市魂·群英譜——紀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題展”,追尋60年來上海“風云人物”的足跡。
在這個紀念日里,曾經默默無聞的一些上海“草根”人物贏得外界矚目。即將在明天度過60歲生日的易解放站在講述自己故事的展板前很感慨。易解放是旅日歸僑,2003年起在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的沙漠地帶組織義務植樹造林,迄今已達50多萬棵。被稱為“大地媽媽”的她,誓將沙塵治理進行到底。
被汶川災區孩童稱為“上海奶奶”的沈翠英也是入選上海解放60年“群英譜”的另一位“小人物”。沈翠英對記者說:“我感到很慚愧,比起其他名人,我做的事情還不多。”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沈翠英毅然拍賣了自家的一處房產,籌款450萬元人民幣全額援建了都江堰市的一所小學。
在這個紀念日里,人們注意到上海“群英譜”中的60位人物,所經歷的時代橫跨了3個世紀。最年長的周信芳出生于1895年,這位“海派”京劇宗師,是新中國成立后首任上海京劇院院長。與周信芳幾乎同時代的還有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開拓者劉海粟。人們還看到了蘇步青、談家楨、巴金、傅雷、柯靈、賀綠汀等人的身影。
面對已駕鶴西去的泰斗級人物,參觀者中的“老上海”如數家珍。“上海一直就講究海納百川,這些名人,不完全都是上海人,可他們卻都對上海有貢獻。”周信芳的戲迷趙女士指著老照片說。
在這個紀念日里,最年輕的“上海英雄”劉翔吸引人們的視線。出生于1983年的劉翔,如今已是“上海速度”的象征,比他年長3歲的姚明,也堪稱是上海“80后”一代的“標桿式”人物。
姚明簽名的籃球和超大碼運動鞋,劉翔的奧運金牌、跑鞋及領獎服等,出現在主題展上,吸引眾多青少年圍觀。姚明的格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棄一定失敗”,也引發年輕人關注。署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粉絲”在留言卡上寫道:“姚明、劉翔,我愛你們,我愛上海。”
在這個紀念日里,上海人最難忘卻的還有一位特殊人物。他一口四川鄉音,他與這座城市的命運息息相關,他就是新中國首任上海市市長——陳毅。
參觀者紛紛按下快門,與陳毅市長銅像的巨幅照片合影留念。多年來,陳毅銅像屹立在黃浦江畔,凝望著大上海的點滴變遷。
編輯:文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