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7/27 13:47:12 來源:
未知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級政府部門針對國有企業廠長的考試日見其多。被名目繁多的考試弄得不勝其煩的馮根生公開宣布——從今往后,一律不參加此類考試。“罷考事件”經地方報紙報道后,立刻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相繼轉載,在全國引起巨大震蕩。一些地方開始給國有企業廠長們“松綁”。
因為沒有平時殷勤“燒香”,某主管部門領導公開給予冷面孔,表示對中藥二廠的改革“不支持,不表態,不參與”,后來,該部門主辦的行業報公開譏諷中藥二廠的改革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在市委的擴大會議上,馮根生公然把狀告到時任杭州市委書記歷德馨那里——“看我不順眼,可以把我撤掉,但是,這是影射鄧小平同志的改革”。之后,出了改革史上一幕特殊的情景——該局被撤消,只留下一個行政性公司來負責行業內單位的水電煤統籌和報表統計。
小鞋子扔過來一雙又一雙。“想整我的人太多了。改革就得冒風險,動不動就觸動了上頭什么人的權力。他覺得你是冒犯了他的尊嚴,就用各種辦法來打擊報復你。有時,我也奇怪自己是怎么就一直沒有被撤職查辦呢?”
立地窗外,多云的天邊顯露出一些暮色。該是鳥歸巢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最容易被人打冷槍。”他凝神望著窗外,有些恍惚,沉浸好一會兒,兀然轉頭正告記者:“一旦你決定飛了,就不能停下來了,就要一鼓作氣地飛。這個時候停下來,就一定死了。”“飛要有個條件,保護好
心臟,我沒有私心,無私才能無畏,所以我的心臟一直沒人打著過。”
財經作家吳曉波評價,“他的確是個性張揚的人,很豪放。但為人處事其實很有分寸,和政府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關系,在這一點上,他和魯冠球很像。”在浙江企業界,馮根生常常和民營企業家魯冠球被并稱為“常青樹”,是資格最老的知名企業家。
然而,人再強,也強不過體制。按國有企業人事制度的規定,60歲是個檻,任憑你再能干、企業做得再大、效益再好,一到這個年紀就得退下來。75歲的馮根生憑什么還能牢牢坐著青春寶集團一把手的位子呢?
一熟知當年內幕的人士向記者透露,1992年青春寶選擇和正大合資時,雙方曾達成一個協定—— “第一把手馮根生可以干到他干不動、不想干為止。”此外,盡管母公司青春寶集團是百分之百的國有全資企業,擁有母公司最優質核心的資產——
保健品和片劑業務的正大青春寶卻是合資企業,無須受國有人事制度的牽制。
“如果不是這個協定,馮根生本人功勞再大,資格再老,他與地方政府關系處理再好,地方政府再特事特辦,他也不可能被允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坐這么久。”他評論道:“從這個角度說,馮根生是個很有先見之明的人。”
當年的協定,為青春寶集團爭取了之后長達26年的穩定領導班子和企業發展策略。
70年代中藥二廠時代的馮根生
38年的“保姆”
產權改革的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糾結在馮根生心頭的痛。
“38年里,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全是國有資產,不是我個人的。”他自己發明一個詞匯——“國有企業的保姆”,“我就是國有企業的一個保姆。等我退了,什么都帶不走。”
2003年,杭州市政府曾同意出讓剩余的20%國有股給現有經營管理團隊。管理層當時與政府商定:在管理層完成預期經營業績的情況下,從2004年開始,分3年認購國有股份。2004、2005年的認購比例都是6%,2006年認購8%。這個方案已經市政府形成決議,而馮根生也輕松地從銀行貸款2300萬以用于支付首次認購資金。
不久,上頭忽然單方面否決了原有決議。根據2005年4月兩部委下發的《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像青春寶這樣規模的企業只能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出售股權。這讓馮根生心急如焚。“我們的貸款在天天產生利息!而管理層收購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擱淺,我們該怎么辦?!”在媒體和各方人士的呼吁下,青春寶困局得到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的關注,然而,他書面表態:一切,應該按既定政策辦。
敏感的人們覺察到,風向在2004年已悄悄發生變化了。這一年,國資委成立,一個叫郎咸平的香港學者開始向TCL、海爾“開炮”,指責管理層通過國有資產賤賣的方式轉成私人資產。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管理層激勵方案被緊急叫停了。
吳曉波用“很可惜”3字評價青春寶產權改革的受挫。“這當然會影響青春寶近幾年的發展。畢竟,(企業家)發展沖動和策略就不一樣了。按理,中藥行業是一個國有資本該退出的行業。”
置身于民營資本大海之中,要讓一個倔老頭平息心中的郁結似乎更加不易。那些老朋友們已逐漸得到安頓,如早年委托青春寶生產“娃哈哈”的宗慶后已確定30%的股權,同為“常青樹”的魯冠球企業規模已趕超而去……跳槽出去的“小年輕”,搞民營企業、做房地產,現在身家都有5個億10個億,開著“大奔”來看老領導,“我說你們可不要來氣我老頭子。”
從2006年開始,每年春節,馮根生都要駕車去溫州郊縣的一個冷清山溝,見一個人——東方集團的前董事長滕增壽。
在民營經濟興盛的溫州,滕增壽幾乎是個傳奇。1984年,滕增壽出馬挽救處于倒閉邊緣的國營溫州玻璃鋼建材廠,當年扭虧為盈,之后又相繼兼并了其他8家虧損國有企業,都是兼并當年扭虧,之后年年興旺。15年間,他所組建的東方集團資產、產值以年均68%的增幅高速發展。滕增壽也成為得到中央高層領導頻頻接見的明星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