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8/12 14:04:15 來源:
未知
11年前從收購寶雞一家制藥小廠起家,8年前開始一系列令人瞠目的并購,郭家學的東盛集團終于躋身醫藥列強之中,他的資金流捉襟見肘了嗎?他的內部產業整合有效嗎?
每次出差回來,郭家學總要到京城某家陜西菜館點上一份雜糧粥、幾樣西北小菜,聊慰思鄉情結。這位年僅39歲的東盛集團董事長,通過幾次大手筆收購,其夢想的回音已經從西北的山溝擴散到大江南北,從收購原同仁鋁業(現東盛科技600771)、潛江制藥(600568),再到競購哈藥集團,到收購云南醫藥集團(云藥集團),每次都擲地有聲,鏗鏘如西北民歌。
尤其是收購云藥集團,郭家學在與華源集團董事長周玉成、華潤集團原總裁寧高寧、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競爭后,擷取云藥集團,郭家學也似乎一夜之間從醫藥行業的二線企業領袖突然挺身而入一線企業家行列。
收購的后續效應至今沒有明顯顯現,郭家學的發展戰略和資本運作受到醫藥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質疑,郭家學也一直被市場嘈雜的爭議聲包圍。
“我在跑馬拉松”
“我是在跑馬拉松,的確很累,哈,目的地就是成功完成資本市場融資,成了,就旗開得勝。”北京,雜糧食府,郭家學一邊往碗里盛粥,一邊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說。
他所說的融資主要是指云藥集團海外整體上市,郭家學主導收購的這一項目也正是市場普遍對其質疑的焦點。
這次收購,郭家學的智慧充分顯現,也正因為這次收購,郭家學在行業內一時聲名顯赫。
而這一切都和“中國醫藥黃埔軍校校長”——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鄭鴻密切相關。
其實,出身偏遠陜西旬陽的郭家學并沒有多少可資依仗的背景。1991年他辭職創業,代理過醫療設備銷售,做過茶生意,完成了資本積累。1996年,東盛集團零資產收購寶雞一家制藥廠,當年就有幾千萬元收益。
郭家學甚至在收購寶雞這家制藥廠后,人生的最大追求還是發展成省內有影響的大企業,并沒有馳騁全國的夢想。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思想、人生軌跡。十幾年前,在西安的一個醫藥產業論壇上,現任國藥集團董事長鄭鴻在臺上侃侃而談,郭家學坐在臺下,淹沒在聽眾之中。
此時鄭鴻正擔任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在醫藥界威望極高,由于其歷任陜西省醫藥局副局長、西安楊森制藥董事長、陜西省醫藥總公司總經理及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等經歷,為中國醫藥界培養了大量人才,在業內素有“中國醫藥黃埔軍校校長”之譽。
雖然此前郭和鄭素未謀面,聰明的郭家學認為這是個機會,就試圖找到一些醫藥話題與鄭溝通,這樣,兩人算是“認識”了,此后,郭的事業得到了鄭的很多支持。
在郭眼中鄭“十分愿意幫助年輕人實現他們的夢想”,郭家學坦言東盛與國藥集團各層面的合作與鄭鴻的支持密不可分。2003年6月東盛與國藥集團旗下子公司合資組建上海國大東盛大藥房,由此開始與國藥方面的合作。2003年8月國藥集團下屬子公司“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與西安東盛集團組建合資公司“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后者持股比例49%。
正是這個平臺,讓郭家學得以戰勝華源集團、華潤集團、復星集團,將云藥集團控股權收入囊中,不僅控制了國家四大秘方醫藥企業之一績優上市公司——云南白藥(000538),一躍成為醫藥行業的風云人物。
2004年9月,東盛集團和中國醫藥集團合資組建的中國醫藥工業公司(東盛集團占49%股權)以增資擴股的形式重組云藥集團,持股50%。雖然在中國醫藥工業公司中,東盛集團占49%股權,51%的控股權掌握在中國醫藥集團手中,但熟悉該收購案的人士均了解,真正的收購者是東盛集團,郭家學借道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是“曲線救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云藥集團旗下的云南白藥是有國家秘方的特色醫藥企業,云南省政府更愿意讓國資背景的企業成為云藥集團的戰略投資者。而東盛集團是家民營企業,不符合當地政府的這一要求,于是,就和中國醫藥集團合資組建的中國醫藥工業公司,由該合資公司出面,收購云藥集團。
在鄭鴻鼎力幫助下,郭穩穩當當摘取了云藥集團,成為云藥集團的董事長。但他的戰車也盤旋在云藥集團這塊陣地,艱難地尋找擷取戰利品的路徑和手段。
郭家學擷取云藥集團,代價不菲:在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7.5億元現金出資中,含東盛4.95億元;而且,云南省政府給郭家學的后續要價也很高:到2007年,重組后的新云藥集團銷售收入要達到120億元,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否則云南省國資委將從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出資的7.5億元現金中扣除,并重新選擇合作伙伴。
按照郭的計劃,將云藥集團資產打包,拿到海外資本市場整體上市,既收回了前期的股權投資,也將云藥集團的產業做大做強,既符合自身需求,又讓云南省政府滿心歡喜,一石二鳥。
而現在,一切似乎都要重新盤算,因為,在中國政府積極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的大環境下,IPO停了,再融資停了,海外整體上市也要在公司先解決股權分置后才可考慮的問題,因此,云藥集團整體上市計劃只得暫時擱置。
郭家學的話似乎已經驗證了這個判斷。郭對《證券市場周刊》說:“原計劃云藥集團2008年完成海外整體上市,現在不好說,要看情況再確定,因為,云藥集團、國藥集團、東盛集團都有整體上市的計劃,這三塊資產都有重合。現在我們正在商量如何規劃,還不知道重復上市,政策上有沒有什么問題。”
郭家學的馬拉松路線又要延長。
郭家學的口袋
馬拉松路線延長,市場更加關注郭家學的資本實力能否堅持到成功融資的時刻。幾天后將召開的麗珠集團(000513)股東大會,郭家學的名字將再被市場高頻率提及,其錢包是鼓還是癟的爭議將再次響起。
和健康元(600380)董事長朱保國爭奪麗珠集團一役,郭家學不愿再多談,對因為自己錢口袋不豐而最終退出麗珠集團的判斷,他總是一哼閃過。
對麗珠集團的股權收購戰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的經典案例。麗珠集團被健康元董事長朱保國、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同時看中,健康元幾乎將資本市場上所有的技巧和戰術都派上用場:二級市場吸籌、協議轉讓、大宗交易、股權托管和質押等多種收購手段,觸及A、B股兩個市場,戰略并購者的姿態一時無二。郭家學掌控的東盛科技雖以1.7億元資金出人意料地托管了麗珠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光大集團所持全部麗珠集團股份(12.72%),位列單一持股最大股東,但朱保國的幾家企業同時進入該公司股東行列,累計持股量超過郭家學。
在麗珠集團的董事會中,健康元方面的占4席,朱保國是董事長;而東盛方面只有郭家學1席,任副董事長。
2004年6月3日,麗珠集團在舉行的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宣布了一項10配6的高額配股方案,健康元隨即宣布以現金方式參與配股。郭家學如果參與配股,將要拿出近1個億的資金。
郭沒有和朱保國繼續游戲,半年后,他賣掉麗珠集團股權,退出。
這一舉動,市場認為,郭家學囊中羞澀,已經面臨資金鏈危機。
東盛集團2005年3月14日公告,為了向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貸款,將其持有的潛江制藥社會法人股1955萬股進行了質押。加上去年9月22日所質押的1269.8413萬股,東盛集團已經將所擁有的潛江股份股權全部進行了質押。同時,東盛集團將其所持有的東盛科技全部社會法人股股份5404萬股也進行了質押。
根據東盛科技的公開數據,截至2004年9月30日東盛科技負債合計為8.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0%,而潛江制藥在2003年的凈現金流竟然出現負值。
有媒體報道,大規模的收購擴張使東盛的資金鏈逐步緊繃,2004年4月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出臺后,長期依靠銀行股權質押融資、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東盛集團雪上加霜地陷入了資金鏈危機。在最艱難時期郭家學不得不放棄一些已經決定下來的投資項目,對于一個已經談了近兩年的項目,郭家學不得不向對方無奈直言“我已經沒錢了”。
郭曾坦言,2004年3—9月,東盛資金的確“很緊張”。
期待遍插紅旗的那一天
而東盛集團體系資金緊張的時刻,正是郭家學拼命競購哈藥集團、云藥集團的時候。因此,市場對郭的收購看得有些心驚肉跳,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為,郭家學沒按照邊際搜索規則玩游戲。他多收購一家企業,就意味著又背上一個缺乏長期生存能力的包袱,甚至會釀成更大的慘劇。
對于云藥集團這個轟轟烈烈的收購項目,有不少行業人士判斷,如果郭繼續冒險激進,在云南醫藥集團這塊陣地上,很難見到遍插紅旗的那一天。
從1996年底收購陜西衛東制藥廠切入醫藥領域后,東盛先后兼并了青海制藥、江蘇啟東蓋天力、青海寶鑒堂、山西廣譽遠、湖北潛江制藥等20多家醫藥企業,旗下擁有潛江制藥、東盛科技3家上市公司,到2004年9月收購云藥集團,控制云南白藥,可謂是郭8年瘋狂收購時期。
現在,東盛旗下更囊括了國內諸多的知名品牌,這一點亦令華源在內的諸多整合巨頭望塵莫及,如蓋天力、白加黑、維奧欣、東盛牌四季三黃軟膠囊、青海牌麻醉藥、寶鑒堂國藥、濟生大輸液、遠字牌定坤丹和龜齡集等。
連續收購給東盛集團積聚的風險,郭家學也許比誰都清楚。2004年結束云藥集團的收購后,郭即宣布5年內停止并購,轉入內部產業整合階段。
郭家學告訴《證券市場周刊》:“東盛正在實施一個‘利潤倍增計劃’,通過降低成本,提高銷售額的方式,實現這個計劃。”
而要兌現2008年云藥集團實現120億元總收入,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的目標,郭家學的確需要在銷售額上下功夫。
郭說,為了配合“利潤倍增計劃”,2005年,東盛集團要上市50多個普藥品種。
現在,東盛集團資金及其他資源都在向云藥集團嚴重傾斜,而結果如何,充滿不確定性。
但郭家學不能敗。
為了整合成功,郭挖來了哈藥集團原董事長劉存周,任東盛集團CEO。
郭家學在兩年前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和劉認識,一見如故。2004年東盛集團挾國藥集團參與重組哈藥集團,劉存周力挺東盛,但哈藥集團所屬的哈爾濱市政府卻極力反對,將繡球拋給了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本等投資機構。郭家學隨即和劉總一起策劃劉辭職和加盟東盛集團。
“劉總是個很有激情的人,非常具有創業激情,在產業整合上經驗豐富,他的到來,給東盛贏取勝利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郭家學認為,東盛在云藥集團陣地上最終會插遍紅旗。他拿出一本厚厚的、裝幀精美的資料,說:“這是山西廣譽遠的收購報告書,一家小公司,我們的收購報告書都做的那么詳盡,何況云藥集團?當時幾家收購方給政府提供標書的時候,我們是用推車將收購報告書推進會場的,當時在場的政府官員、專家、競爭對手都看得目瞪口呆!如果我們沒有詳細的調查了解,沒有對云藥集團的發展進行系統、可行的安排,政府能把這么好的企業交到我們手里?”
郭家學
1966年出生在陜西旬陽,1985—1987年在陜西安康師范學校工作,后到一家公司做業務經理。1991年他辭職創業,東盛集團的前身主要是代理醫療設備,很快又轉入茶生意,完成資本積累。1996年,郭家學零資產收購寶雞一家制藥企業,開始踏上醫藥制造行業。該項收購使其當年獲利幾千萬元,郭家學看到企業并購帶來的快速增長的效應,便一發不可收拾,展開大規模收購。1999年,郭收購了同仁鋁業,實現企業借殼上市;2000年,收購因“蓋天力”、“白加黑”而指名的啟東制藥廠和中國麻醉藥基地——青海制藥廠。后又連續收購麗珠集團、潛江制藥等上市公司。2004年,收購云南醫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