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9/14 11:41:50 來源:
未知
柯祿唯(Karl-Ludwig Kley)在他人生中的第二次
中國之行取得了讓他滿意的效果。昨天,老牌醫藥化工
企業德國默克集團(MRK.EUR)執行董事會主席柯祿唯向CBN記者表示,僅僅是一天前,默克簽訂了在中國的第一單并購,“吃進”蘇州泰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泰珠”)。
“這是我們在中國的第一單并購,但我相信未來還會不斷有這種機會和舉動。”柯祿唯說。而此前,中國
公布了《關于建立
國家基本
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默克
治療甲狀腺
疾病的“賽治”被列入
目錄,這讓柯祿唯看到了默克在中國的未來。
首單中國并購
默克成立要追溯到遙遠的1668年,創始人默克(Friedrich Jacob Merck)先生購買了“天使藥房”,開始了他的醫藥產品
銷售業務。至今,默克總資本的70%仍然為默克家族所持有,30%由自由
股東持有,是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去年,默克集團的總營業收入達到75億歐元,其
中醫藥產品和化學品各占72%和28%比例。盡管遭遇著全球性金融危機,今年上半年,默克的收入為38億歐元,比上年同期來看基本持平。
柯祿唯認為,默克能夠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取得上述成績,得益于核心業務的強勁增長。此次來華,柯祿唯敲定了默克在中國的第一單并購案,收購了位于江蘇太倉的蘇州泰珠,后者為國內最大的效果顏料企業,年銷售額約1400萬歐元。
默克在中國化工市場銷售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柯祿唯表示,這次并購只是一個開端,今后還會在化工、醫藥以及高科技產業方面尋找并購機會,和默克原本在中國的市場形成互補或助力。
在另一個主營業務——醫藥方面,2007年初,默克收購了全球知名的制藥企業瑞士雪蘭諾公司,將其與默克原有的處方
藥業務進行整合,成立默克雪蘭諾公司。與此同時,默克賣掉了旗下的紡織品公司,將默克的主營業務只保留為醫藥和化工(更多新聞來源醫藥新聞網)。
如今,默克雪蘭諾已經成為默克集團最大的子公司,并購讓默克在
藥品市場中占據了更加主動的地位。在
美國,市場上更多地接受雪蘭諾品牌的藥品,在印度銷售的80%份額則是原默克醫藥的產品,而默克雪蘭諾在中國的營業收入保持了每年50%以上的增幅。
反對“過度”監管
9月份,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公司遭遇了23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讓其他國際知名的藥品企業也都緊張起來,畢竟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針對不當營銷處方藥開出的最大罰單。
“我知道,在西方國家,每次出現了這類造假或者夸大藥效的嚴重事件后,就會隨即出來一些嚴格的監管規則。”柯祿唯表示。
在柯祿唯看來,制藥產業從研發到產品上市,中間要經歷很多個環節,其中也有著非常苛刻的監管制度,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除了有發達領先的技術,還要有對藥品成分和副作用等的準確的測試。他也預計,未來全球多個國家對食品和藥品的監管會更加嚴厲。
以中國市場為例,柯祿唯認為,中國政府對藥品的監管是“比較寬松”的,盡管出現過假冒或者夸大藥效等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醫藥市場也獲得了長足發展機遇。除了每年超過20%的增幅,國際權威市場調研
機構IMS Health預測,到2011年,中國制藥市場容量將超過3100億元人民幣,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藥品市場。
柯祿唯贊同一些企業和個人的
違法行為受到懲罰,如對企業的罰款和對個人的監禁。“但我也反對過度監管,過度監管會讓產品的創新隨之減少,企業都不敢去冒險,研發的意愿也會減退。”柯祿唯說。
有著輝瑞的教訓,柯祿唯承認,默克會在監管和自由中間尋找平衡,最基本的是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幸運的是,默克的3萬多名員工非常值得信任,我不保證我們永遠不會出錯,但消費者會認為默克以及默克的員工,都是可以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