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8 8:30:49 來源:
未知
郝鳳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在長期工作實踐中,他認識到職業病與中毒性疾病是臨床工作的邊緣學科,醫學科普宣傳少之又少。醫學和社會層面對于該學科缺乏足夠了解,職業病與中毒性疾病患者常常得不到合理的診斷與治療;雖然在社會公眾受損害的總體比例有限,且常常是綜合素質較低、政治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但是受累者的無望是百分之百。
2008年9月,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被披露,引起社會公眾的強烈反響。尤其是家有嬰幼兒的人群,急于了解三聚氰胺到底能夠給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作為從事中毒醫學的專業人員,在媒體做出各種猜測和推斷報道的背景條件下,有能力迅速給出比較切合實際的答案。郝鳳桐從三聚氰胺毒性解讀開始,意識到博客的廣大受眾,可能從自己的努力,取得切實的幫助。一個醫生,在診室和病房之外,還可能為患者服務,感受到一種意外的喜悅和滿足。
在以后的日子里,郝鳳桐關注著國內外職業病與中毒性疾病領域的各種突發事件,適時地以博客的形式闡述觀點和科學常識,與廣大網友互動,為我國職業病與中毒性疾病的科學普及,默默做出一磚一瓦的堆砌。
2009年7月,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使人們開始聚焦我國的職業病發病現狀、職業病患者現狀、職業病診斷現狀和職業病管理現狀。“開胸驗肺”事件的廣泛社會代表性,不僅需要人們出自關愛、憎恨等本能的表達,這種表達在特殊背景條件下被迅速倍增;更需要理性的分析與解讀。臨床醫生成熟的標志之一,在于周圍環境升溫時所能表現出的理性與沉穩。在郝鳳桐先后數篇涉及“開胸驗肺”與職業病診斷管理的博文中,能夠看到一名職業病醫生的成熟。這種成熟的解答,使得關心這件事的人們,能夠更理性、更深層次地看待“開胸驗肺”事件的復雜社會背景因素。當普通民眾和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的官員都看到問題之所在時,才有可能將這件事變為一種社會進步的開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