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3/3 0:00:00 來源:
未知
公立醫院改革,被稱為“新醫改中最關鍵、最艱難的一環”。本報記者近日連線遼寧鞍山、上海、福建廈門、江蘇鎮江等16個試點城市,看他們如何破解難題,共同推進改革試點。
如何化解“看病難”—— 推進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協作
徐建光(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實施規模最大的新一輪醫療資源配置
上海公立醫院改革,政府將全力以赴保證基本醫療投入,除鼓勵公立醫院引進社會資本外,還要鼓勵并發展由社會資本控股的非營利醫院。現有公立醫院中還存在約10%的特需醫療,今后要逐步萎縮、剝離,讓公立醫院徹底回歸公益。公立醫院今后完全提供基本醫療需求,滿足最基本的看病和服務需求。上海將實施近期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投入最多的新一輪醫療資源配置的調整和改革,使郊區每個區縣都至少有一所醫療中心,城郊居民可就近獲得高質量診療服務。
曾進根(海峽導報記者):廈門社區醫院改由大醫院承辦
2008年,廈門市重組醫療資源,分為“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簡言之,就是前者負責居民打預防針這樣的事,后者就是為居民看病。目前廈門15家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有7家與廈門市第一醫院“聯姻”,廈門中醫院和中山醫院各聯合了4家。百姓在社區看病免交掛號費,藥品價格也取消了在進價基礎上加15%的慣例。患者到社區醫院看病時,醫保自付比例也會比大醫院低6—13%。社區醫院改由大醫院承辦后,居民有了信任感,社區醫院的技術水平也確實提高了很多。
王澤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衛生局局長):病人入院提供“一站式”服務
七臺河市公立醫院改革將主要在市人民醫院進行。該院推出了“一站式”服務,包括為初診病人分診,指導病人掛號、就診,介紹專家及專科變分散服務為集中服務,統籌就診流程,方便百姓就醫。同時,暢通急診急救綠色通道,確保急診病人能夠得到及時搶救。
如何破解“看病貴”——
取消藥品加成銷售,切斷醫藥利益鏈
許四虎(深圳市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政府多投入,百姓少掏錢
緩解百姓看病貴,關鍵是加大財政投入。深圳今年公立醫院將全部實現藥品“零”加成,為此,深圳各醫院減少收入約為3—4億元,醫院損失部分將通過財政和藥事服務費共同補貼,僅全市社區康復中心因藥品“零”加成這一塊,財政預計每年就需補貼1個億。
王忠哲(鞍山市副市長):確保公立醫院基本藥物使用率超過80%
鞍山市將強化對醫院藥品零加價銷售、醫院檢測費用、目錄藥品使用等項目的監管,加大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比例,保證公立醫院基本藥物使用率在80%以上。今后三年內,鞍山市至少要投入30億元補貼醫院。公立醫院基本藥物使用率達不到80%的,將按比例扣減補貼資金。已經轉制的鄉鎮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要達到80%以上,藥品加價率不得超過15%,否則取消新農合定點資格。
梁衍邦(河南省洛陽市衛生局副局長):醫生收入不再靠大處方
讓百姓感覺看病不貴,杜絕大處方是關鍵。因此,今后醫改方向要使醫生收入和開多少處方藥無關,與病人的門診量、治病的有效率、病人的滿意度等掛鉤。醫生開一張處方,可有5元不等的藥事服務費,最高不超過10元。無主病人將由政府埋單,政府將承擔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更新、保養、科研經費、公立醫院的退休人員工資等。
醫院如何體現公益最大化——
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是必由之路
黃進(山東省濰坊市衛生局局長):院長摘掉“官帽”
為理順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濰坊取消了醫院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推行“院長職業化”,原有行政級別全部實行檔案管理。院長改由衛生局聘任,每屆任期4年,在一個醫院最多任職兩屆。院長每年和市衛生局簽訂的目標責任書中,對他的考核有60多個指標,其中很多涉及社會效益方面,比如控制業務收入、控制病人次均費用等,考核結果將與醫院員工薪酬總額和院長年薪掛鉤。降低成本。我們將探索“管辦分開不分家”管理模式,衛生部門的基本職責由“辦醫”向“管醫”轉移,用主要精力加強衛生監管。政府作為公立醫院的主導者、出資人應該行使的權力,如規劃權、決策權等可得到很好的落實;醫院領導團隊作為公立醫院管理者,其經營權、用人權、分配權等也能得到較好發揮。
林楓(鎮江市衛生局局長):組建兩大醫療集團
鎮江公立醫院改革,主體框架是將城區幾家醫院分別組建成以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為核心的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和江蘇江濱醫療集團。集團內部,同時整合一些三甲醫院、軍隊醫院、專科醫院以及社區醫療衛生所,在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所之間建立明確的分工,以服務不同的對象和人群。一個集團下,人員培訓、人員流動、硬件設備等等都可以順利地流通起來了。
蔡大明(深圳市北大深圳醫院院長):醫院擁有更大自主權
深圳目前已探索了三種改革模式:一是2001年9月推行的北大深圳醫院的院務委員會模式,醫院實現院長負責制;第二種是去年9月南山人民醫院推行的理事會模式;第三種是龍崗區的醫院管理中心模式。我們醫院是深圳率先試點醫院之一,試點主要是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將醫院的管理權交給醫院領導班子,衛生行政部門只管醫院目標的設定、考核規范制定和監督,醫生護士不再招調定終身。法人治理結構實施更符合辦醫規律,醫院有更大的自主權。比如,最近的糖尿病人多了,醫院可以根據需求多開放床位,而不是由行政部門來指揮;院長作為法人,必然要想方設法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何不再“門難進臉難看”——
調動積極性,離不開科學的考核分配機制
林楓(鎮江市衛生局局長):醫生收入高低,不看他為醫院掙了多少錢
對原有職工身份及工資實行檔案管理,新老員工統一實行以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為核心的分配機制。醫生的績效不是看他賣了多少藥,賺了多少錢,而是看專業技術能力、工作業績和醫德醫風。不分新人老人,統一實行新的分配機制。取消所有醫院里的行政級別,實行醫護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以崗定人,以崗定薪,崗變薪變。
王忠哲(鞍山市副市長):投入30億,人員工資只做加法不做減法
鞍山市將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由此給醫院帶來收入減少部分,將通過專項補貼加以彌補。補貼范圍包括醫務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計劃生育險涉及單位繳納部分。為調動積極性,醫務人員工資和待遇,只做加法不做減法。這些補貼政策,意味著在今后三年,鞍山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總共投入30億元。醫院在職人員,尤其是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未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得提前離崗。新增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醫院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返聘退休人員從業,有特殊需要的,按程序報批。
鄒濱(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處方點評”被計入績效考核
早在2008年初,蕪湖市就對全市公立醫療衛生單位重新定崗定編,實行全員聘用制,并為所有人員建立了養老保險關系,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離退休人員全部進入社保。同時,原先用于支付離退休人員工資的財政投入繼續保留。這么一算,政府增加的投入接近1個億。這既增強了醫院的改革信心,又調動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該院開始試行醫改,以工作量為基礎,以病人滿意度、技術含量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考核醫生。醫護人員的收入也逐漸提高。多年不受重視的“處方點評”,由于被計入到績效考核范圍而被越來越多的醫生認真對待。(來源: 新華日報 鄭焱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