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6/13 0:00:00 來源:
未知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一周的民意征集,本市醫改方案匯總提煉了145條意見和建議,對方案進行了16個方面的修改,最終形成了本市醫改方案。
征得建議990條
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公眾通過首都之窗在線提交、市征集辦電子信箱、書信及電話等四種渠道積極建言獻策。首都之窗專題頁面總瀏覽量為20954人次。共收到群眾建議706件990條,首都之窗在線提交416件,提出意見的包括北京市民、外地在京居住或從業人員,從事醫藥衛生行業的專業人員和社會團體等。
建議主要有三類:一是對《方案》本身或本市醫改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的有705條,占71.2%,其中,完善醫藥衛生四大體系方面550條,占55.6%,健全醫藥衛生運行機制方面133條,占13.4%。二是僅表示贊賞、支持醫改實施方案的有221條,占22.3%;三是咨詢類的意見,共64條,占6.5%。
公眾提19條反對意見
公眾提出了705條具體意見和建議,對方案中部分內容持反對意見的有19條:反對實施“按病種付費”、反對推行社區首診制;反對社區實行24小時急診;反對設立市醫院管理機構或反對設在市衛生局、反對設立準公益性醫院;反對將二級醫院規劃三級醫院、公立醫院雙休日全天門診、醫生多點執業、制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服務價格。
醫改方案16處修改
昨天,記者在會上了解到,醫改部門在匯總吸納了145條意見和建議后,對《方案》進行了16個方面的修改。修改主要包括:根據群眾提出的“大病”、“小病”不好界定的意見,將“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返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格局修改為“分級就診、雙向轉診、康復在社區”。
根據有群眾提出應將“一小”門診納入醫保的建議,增加了“將學生、學齡前兒童和無業居民人員門診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內容、經測算,就此項醫保政策調整可減輕群眾負擔3億元(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增加了“在大型公立醫院探索實行總會計師制度”、“加強醫師隊伍行業管理”、“逐步建立全市統一的醫生評價監督體系”、“加強急救專業學科建設”、“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薪酬和鄉村醫生崗位補貼穩步增長中醫力量”等內容。
■集中答問
在醫改大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市衛生局、財政局、民政局、勞動保障局等負責人針對媒體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高價藥將降低加價率
記者: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藥品成本?
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要進一步規范政府定價,加強成本監審。改變價格管理方式,更好地運用價格杠桿。比如,現在規定藥品的加價率是15%,但以后不會是一刀切,高價藥限定比較低的加價率;低價藥,適應老百姓需求的,方便安全的藥給予高的加價率,鼓勵醫院更多地采用低價藥。今年正在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完善。
2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天候服務
記者:怎樣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
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從今年7月1日起,本市城八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開展24小時服務。試點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周一至周五延長門診服務時間至晚8時。延長的門診時間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提供全科診療、藥房、化驗等項診療服務。同時試點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將保證“健康通”手機24小時暢通,及時解答居民的醫療衛生問題,提供健康指導與咨詢。城八區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提供24小時醫療應急處置服務。
對于人手是否夠用,工作強度能否承受這一問題,毛羽表示目前需要人力資源內部進行調整,實施彈性工作制。同時,衛生部門也會測算編制缺口,如確實存在較大缺口,他們則會向相關部門請求解決。
公立醫院特需門診不超10%
記者:公立醫院改革中,如何控制特需門診規模?
毛羽:按床位計算,原則上不超過10%的床位提供特需服務。開展特需服務的前提是不能影響到一般公益性服務,而且特需門診的定價需要報批。
同時,設置特需門診的本意是滿足社會上不同層次人的需求,但現在出現了專門為看專家號而掛特需門診的怪圈。專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區域醫療中心將可解決的問題承擔起來,減少常見病慢性病扎堆兒到大醫院就診的現狀。(來源:京華時報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郭愛娣 李秋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